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教案

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教案

《风险管理》教案讲授章节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1.1风险与风险管理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5风险管理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1.6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风险定义,了解风险管理的发展,熟悉风险种类等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重点与难点风险定义八大类风险种类、定义、特点经济资本板书设计1.1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与收益 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1.2.1信用风险 1.2.2市场风险 1.2.3操作风险1.2.4流动性风险 1.2.5国家风险 1.2.6声誉风险1.2.7法律风险 1.2.8战略风险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1.3.1风险分散 1.3.2风险对冲 1.3.3风险转移1.3.4风险规避 1.3.5风险补偿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4.1资本的概念和作用 1.4.2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要求1.4.3经济资本及其应用1.5风险管理常用的概率统计知识1.5.1基本概念 1.5.2常用统计分布1.6风险管理的数理基础1.6.1收益的的计量 1.6.2风险的量化原理1.6.3风险敏感性分析的泰勒展式变化率和导数教学体会教案序号:1--1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备注风险管理水平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1.1.1风险与收益1.风险的三种定义(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抽象、概括;用数学语言——概率表示(2)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视风险为危险):损失的概率分布;符合金融监管当局对风险管理的思考模式;判断:金融监管当局视风险为危险。

(√)(3)学术界: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期望——平均值(平均损失、平均收益)波动性——方差(波动越大,风险越大)符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念,马科威茨资产组合理论: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同时也是盈利的基础。

2. 损失类型(1)预期损失例如:每名学生发放5000元贷款,毕业后违约的概率92%,住房按揭贷款2%,数学上表示:期望值(平均损失率)处理:提取准备金和冲减利润(不影响生存)(2)非预期损失数学上表示:方差(波动性)处理:用准备金无法弥补——用利润充减——用资本弥补——破产80年代末,提出资本监管(3)灾难性损失——例外事件、偶然事件决策不当、操作失误等造成:如巴林银行10亿美元。

处理:保险转嫁、通过控制高风险业务(不是所有风险保险公司都承保)举例:学生逃课不被抓的概率,受处分的概率,受什么处分的概率等。

如:人身保险、炒股(股市有风险,投资者慎入)练习:(风险既是损失的来源也是盈利的基础)1.选择哪个方案:甲乙收益60% 10万30% 50万损失40% -5万70% -10万计算期望值:E甲=10×60%+(-5)×40%=4万E乙=50×30%+(-10)×70%=8万选(乙方案)。

超过常规2.选择哪个方案:甲乙收益60% 10万50% 20万损失40% -5万50% -12万计算期望值:E甲=10×60%+(-5)×40%=4万E乙=20×50%+(-12)×50%=4万方差:方差甲=(10-4)2×60% +(-5-4)2×40%=21.6+32.4=54 方差乙=(20-4)2×50%+ (-12-4)2×50%=128+98=226 选(甲方案)方差小、风险小、波动小(同等收益)甲乙两个方案,收益相同,但非预期性损失不一样,乙大。

3.2.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匹配性3.风险和损失的区别:事前和事后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4.1.1.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三性要求,即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能;风险的分散(行业、区域、期限、客户的分散)、对冲(如利率和货币互换)和转移(如资产证券化)。

2.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利润转向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最大化;从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量分析为主;从分散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集中管理。

3.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贷款定价。

4.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降低法律、合规、监管成本。

5.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金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资本金是吸收损失的缓冲器和最终来源;经营风险的理念。

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四个阶段: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偏重于资产业务,强调保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基本原则:稳健经营,提高安全度,同时也意味着保守。

2.负债风险管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为扩大资金来源,避开金融监管限制,变被动负债为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同时,加大了经营风险。

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金融产品的定价3.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

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B—S期权定价模型),通过期权这种结构化产品为金融衍生产品定价。

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后,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重视风险中介业务。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标志全面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随时随处都有风险(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经能够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方式。

教案序号:1--2教学方教学内容备注法与手段1.2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1.2.1信用风险两种情况: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不仅存在于表内业务,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中,还存在于衍生产品交易中。

信用风险被认为是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通常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

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1974年,赫斯塔特银行的破产促成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属于非系统风险特征。

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得。

1.2.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

分为利率风险(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期权性风险)、股票风险(银行持有的股票)、汇率风险(包括黄金)、商业风险(银行持有的农产品和贵金属)四种,其中利率风险尤为重要。

相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和易于计量的特点。

具有明显系统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来完全地消除。

1.2.3操作风险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ATM,许霆案)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引发的四类风险。

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不可避免,普遍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业务,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

举例:法国兴业银行、巴林银行1.2.4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相对而言,风险产生的因素很多。

流动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银行挤兑模型:戴蒙德—迪布维格模型(D—D模型)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举例:英国北岩银行1.2.5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简单说,就是赚了钱,汇不回来。

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发生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中的所有主体都可能遭受。

举例:俄罗斯1998年停止偿还国债,导致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被接管;委内瑞拉宣布国有化。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辨析:“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风险特征”、“市场风险具有数据有数和易于计量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系统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容易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1.2.6声誉风险商业银行通常将信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家信誉支持。

1.2.7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1.2.8战略风险双重内涵:系统识别和评估;长期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

教学方教学内容备注法与手段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风险管理政策层面上的管理技术和措施1.3.1风险分散组成资产的个数越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分散化完全消除,而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分散化被消除掉,表现为资本资产模型(CAPM)中的β值。

1.3.2风险对冲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法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管理市场风险的有效办法。

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前者比如同时买入具有收益负相关的资产(比如股票和债券),后者比如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比如进行利率和汇率的互换等)。

所谓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

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