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星火计划
“星火计划”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86年实施的 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 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宗旨是:把先进适用的技术引向农村,引导亿万农 民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提 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
钱学森、王淦昌、彭桓武、赵忠尧、 朱光亚、钱三强、邓稼先等。 “两弹元勋”是邓稼先、 “导弹之父”是钱学森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 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 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 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 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 的待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 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 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 最后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 血而病逝,年仅61岁。直到他去世后, 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死而无憾”。被誉为中国的“两弹 元勋”。
1967年,我国又研制成功氢弹 1960年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70年中远程火箭首次发射。 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神舟六号飞船: 2005年,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 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安全返回。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搭载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顺利升空,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 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 成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1)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 算机(运算速度上亿次),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 能计算机先后问世。 (2)作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5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 质的时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 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 自行研制“两弹一星”。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 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两弹一星”制 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 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 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 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加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推 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3)增强了中国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推动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大作用。 (4)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巨大发展,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 船的国家。 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 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至2001年,中国研制并 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率达90%以上。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 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 外卫星送入太空。
考纲要求: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文第一框列举新中国在原子能、 导弹、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
国的国防能力 ②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 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 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③196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 ⑤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⑥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杨利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火炬计划
于1988年8月经政府批准,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的指导性计划。
其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 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 技术产业国际化。
钱学森(1911-2009), 浙江杭州人,世界著名火箭 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 利福尼亚理工学院,1938年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火箭导 弹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 援祖国建设,但受到美国当 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 1955年回国。他对中国火箭 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意义: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 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制: 意义:到20世纪末,我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 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方面达到了 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 献。
新中国科技成就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合作讨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政治、政策、经济、教育、个人努力、国际环境影响等)
•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 政治前提; •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 展提供保证; • 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人才; • 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 和无私奉献; •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中国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就, 创新发展; • 超级大国对我国的威胁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
从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中你能 得到什么启示
•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 切相关。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 发展。 • 科教兴国。 • 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 科学是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 为人类造福。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 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 建议,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世 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 “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 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希望通过15年 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 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 的战略决策?(国际形势的变化)
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积极发展高 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 境。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优秀科学 家和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你能列 举一些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作出贡献的 科学家吗?你知道“两弹元勋”、“导弹之 父”是谁吗?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 的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 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自学指导二 快速阅读课文第三框,列举新中 国在计算机、生物科技方面取得 的成就及意义。
有人曾戏说:人类探索太空是因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希望 有朝一日能把一部分地球人迁到太空居住。 这虽是个戏言,但却说出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人口太多了!人 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饥饿!
《饥饿的女孩》 干枯的土地, 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 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 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 的兀鹰。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发表的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 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知识拓展:什么是“两弹一星”精 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精神的集中体现。
P93【学思之窗】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
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 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 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标志。” 你怎样理解? • 邓小平的这段谈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 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 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 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 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 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 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 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0月24日18时05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器, 而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 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 1964年发现天然杂交水稻,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 新品种——(东方魔稻)南优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