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概念

犯罪概念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的
犯罪概念
一、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 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 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 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 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 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13条
第四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什么是犯罪?
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 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 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 后果?
2001年初,50岁的王某某在市场卖菜,偶遇在外流 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40多岁的丁某。王某某见其以 垃圾充饥,衣着破烂,便生出恻隐之心,将其带回 家中,为其提供食宿,照料有加。王某某还到村治 保那里说:“我就把她当老伴吧!”(注:王某某 系独身一人)于是,二人就开始了持续一年的同居 生活,期间,王承认多次与丁发生性关系。经鉴定 ,被害人丁某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受到侵害时,没 有性自我防卫能力。据此,检察机关以强奸罪对王
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
犯罪的阶级本质就在于: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 系的斗争”。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犯罪是一种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所谓“统治 关系”,是指一种阶级压迫关系,就是掌握国家权利的阶 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而建立或认可的社会关系,也就 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一种法律秩序。
(一)犯罪的社会属性: 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
2、社会危害性的表现形式 (1)从其侵害的后果来考察,可以分为
一 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行为的手段、后果以及时间、地点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如何考察社会危害性? 一是要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危害性是一个历史的范
畴。社会发展了,社会条件变化了,社会危害性也随之发 生变化。同一种行为,在这一时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就允许做,在另一时期,有害于社会发展,就不允许做。 二是要有全面的观点。社会危害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衡量社会危害性是大是小,不能只看一种因素。不仅要看 到有形的、物质性的危害,还有看到对社会政治、对人们 的社会心理带来的危害。 三是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犯罪的实质定义
1、从犯罪侵害的社会性质出发,将犯罪归结 为是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行为。
(1)犯罪是侵害权利的行为 (2)犯罪是给社会造成的痛苦大于幸福的行
为 (3)犯罪是侵犯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的行为 (4)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为
二、犯罪的实质定义
2、从犯罪人的主观意图出发,将犯罪归 结为行为人主观恶性的表现。
构成犯罪否?
犯罪的实质概念
犯罪的实质概念,不强调犯罪的法律特征,而试图揭示犯罪
现象的本质所在,或者说,是想说明犯罪行为之所以被刑法
规定为犯罪的根据和理由。
1922年《苏俄刑法典》第6条: 威胁苏维埃制度的基础及工农政权向
共产主义制度过渡时期所建立的法律秩 序的一切危害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都 认为是犯罪。
(一)犯罪定义的类型
1、形式定义 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涉及犯罪的 本质特征。 2、实质定义 从犯罪的本质特征上下定义,而不涉及犯罪的法律特 征。 3、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定义 从犯罪的实质和法律两方面的特征给犯罪下定义。
丈夫与妻子强行发生了性关系,是否构成强 奸罪?
一、犯罪的形式定义
一、犯罪的形式定义
◆大陆法系国家理论上的犯罪形式定义 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 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是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和有责
的行为
甲之妻乙系陕西人,多次与好友丙通信,说河南 生活条件好。于是,丙也想到河南来,写信要求 乙帮她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并要甲和乙到陕西来 接她。甲在临去陕西之前找到邻村男青年丁,说 要为他从陕西介绍一个媳妇,并要求丁提供15000 元作路费,丁满口答应,遂给甲15000元。回到河 南后,甲将丙介绍给丁为妻。丙与丁二人均感婚 后生活很满意。
犯罪是违背刑法规定的、应受刑罚处 罚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通说三特征说:社会危害性、刑事违 法性、刑罚当罚性
张明楷:客观违法性、主观有责性
的社会属性: 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本质特征 1、社会危害性的内容 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损害 2.决定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
其次,犯罪是“孤立的个人”进行的反抗行为。所谓“孤 立的个人”,是指某一社会统治秩序下单个的社会成员, 既有敌对阶级的,也有本阶级内部的。
三、犯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混合
凡本法典分则所规定的侵害苏维埃的社会 制度和国家制度,侵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和社会主义所有制,侵害公民人身权、政 治权、劳动权、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的危 害社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及本法 典分则所规定的其他各种侵害社会主义法 律秩序的危害社会行为,都认为是犯 罪。——1960年《苏俄刑法典》第7条
(1)犯罪是侵犯了一般文明人所具有的 怜悯和诚实两种基本道德情感的行为
(2)犯罪是对刑法忠诚义务的违背
二、犯罪的实质定义
3、从犯罪的生理角度出发,将犯罪 归结为特定人格结构的表现 (天生犯罪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
“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 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 的。相反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 于相同的条件。同样也就是那些把法和 法律看作是某种独立自在的一般意志的 统治的幻想家才会把犯罪看成是单纯对 法和法律的破坏。”
◆大陆法系国家的犯罪形式定义 法律以违警刑所处罚之犯罪,称 违警罪。法律以惩治刑处罚之犯罪, 称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或名誉刑处 罚之犯罪,称重罪。——1810年 《法国刑法典》第1条
一、犯罪的形式定义
◆英美法系国家的犯罪形式定义
●犯罪是能够引起刑事诉讼程序的 违法行为 ——对犯罪现象的法律描述 ——实体和程序相照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