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内容索引
散文文体知识 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古代无 “散文”名称, “散文”这个名称是 “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 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 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 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 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
三、散文的种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 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 的本质。 (2)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 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 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对人教育大、影响深的 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
2.写景状物类散文 (1)文眼鲜明,凸显主旨 散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使写景散文的这一 点睛之笔更为鲜明,能透视文章的 “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3)融情于景 大凡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 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 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 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 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 个问题: (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 图。 (2) 形式 —— 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 开思路的。
3.哲思文化类散文 哲思文化类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 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震撼性的审 美效果。 (1)达到与人的思想性情相通、灵气往来的境界,使读者获得理性的醒 悟和精神的畅快。 (2)哲思文化类散文经过联想,拥有丰富的内涵,把自然、社会、人生 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思文化类散文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蘸满了审美情感的汁液。 (4)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学色彩浓厚。
(4)语言美妙,风格各异 写景散文不仅语言美妙,还风格各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风格,如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 (5)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更加突出。 例如:对比法。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景物,或者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并列写,形成反差对比,目的是突出作者所要描述的景色。再如:拟人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把所描述的景物直接当作人来叙述,赋予 其动作、行为、语言等,来反映景物的变化运动过程。 ②动静结合,交相辉映。 ③写景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按景物的类别来写。
掌握关键能力
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 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 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 它要求能用 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 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 乱,成竹在胸。
(3)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写人叙事散文具有 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人物性格刻画不一定深刻。 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段,讲究以小见大。描述 人物,只选择最突出其性格的某一方面。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记叙、描写主。 (5)情感多含蓄或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 (6)注重行文的技巧。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 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 其耐人寻味。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 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 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 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 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 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 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 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 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 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 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 “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 “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 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