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第一节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基本知识
第五章第一节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基本知识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主讲:唐
议
上海水产大学 海洋学院
第五章 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
第一节 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基本知识
渔业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渔业资源概况
渔业资源的变动 过度捕捞
渔业资源(fishery Resources)的概念
资源resources
《辞海》: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当代经 济学的创立者,现 代微观经济学体系 的奠基人,剑桥学 派和新古典学派的 创始人,19世纪末 20世纪初英国乃至 世界最著名的经济 学家。代表作《经 济学原理》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 要代表之一。马歇尔的学生。代表 作《福利经济学》,对福利经济学 的解释一直被视为“经典性”的。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 父”
全世界200种主要渔业资源种类的产量占世界海洋捕捞总产量的77%。全球
每年海洋捕捞抛弃的渔获物大约为1 800-3 900万吨(平均为2 700万吨), 其中 包括商业价值不高的种类,但也有大量幼鱼。
资源共享性
自然资源属性 在水中的流动性 共享性/共有性/公有性
在水中的隐蔽性
任何利用者都无法主张排他性地独占水域中的某种 鱼类资源,只能主张对捕捞到的渔获物的所有权,要想 排除任何其他利用者都无法做到。
渔业类型、规模的影响:不同作业类型之间的负外部性—
—主动式作业与被动式作业(定置渔具);规模的影响——大 型渔船与小型渔船之间。
渔民间负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资源稀缺——总捕捞能力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渔
场拥挤。 每个渔民的利用规模不受限制,如果存在一种严格的 利用规模的限制机制的话,外部性就不必然发生。 资源利用的权利共有。 渔民分散经营,缺乏合作协议。
资源共享性
某些鱼类种群洄游、流动范围很大,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国家管辖区域和国家管辖区域以外的公海——国际共享种群 跨界鱼类种群:同一种群或有关联鱼种的几个种群,同时出 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海国的EEZ内,或既出现在专属经济区 内,又出现在EEZ外的邻接区域。 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在大洋里作长距离洄游、游泳速度较快 的种群。常出现在EEZ以及EEZ外的邻接水域。 只出现在公海水域的鱼类种群:深海独立种群。
全面;或者,③有些条款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与一些
边际等式不相符。 传统的“外部性”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应该用“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1982年至今任香 港大学教授、经济 金融学院院长。曾 当选美国西部经济 学会会长,是第一 位获此职位的美国 本土之外的学者。
合约理论”代替“外部性”理论。
其他观点:
市场机制。在产权界定的条件下,通过建立市
渔场并捕捞某一特定种类的资源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一个 渔民对该资源的利用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同时,减少了其他渔民
利用这一资源的机会,其他渔民承担了这个渔民利用资源的边
际机会成本,这样,就出现负外部性。
拥挤渔场渔民间的交互外部性:当渔场范围有限时,聚集
在一起生产的渔船还由于作业拥挤产生交互负外部性,因为在 拥挤作业状态下(往往在良好的渔场发生),一条渔船作业对 渔场的占有减少了其他渔船的作业机会。
渔业资源利用对象的特定性
水生生物是否被人类利用:
能够支持人类的某种物质或服务需求;
具备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条件。
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种类被集中利用,经济价值低或缺乏市场 需求的、以及当前技术水平尚难以捕捞或者捕捞后难以作为商品 进行利用的资源种类则不予利用或很少利用。
水域中自然形成的生态平衡被人为地改变; 渔获物被大量抛弃,造成资源浪费。
渔业与其他利用水域的活动之间的交互外部性:
其他利用水域的活动:承载污染、水上工程建设、水域(
滩涂)围垦、水域占用、水下施工(开采)等都损害、排斥 水域的渔业利用功能,致使渔场缩小或功能退化导致渔业生
产资源物质基础被削弱,从而对渔业产生了负外部性。
这种外部性之所以产生,与水域利用的共享性和稀缺性有 关。如果一定的水域排他性地专属于渔业利用,则不会产生 其他水域利用行为对渔业的负外部性。
(负外部性),这种不利影响是相互的(但由于捕捞能力 的差异,在程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为在分散作业的渔业中,一个自愿相互合作的协议
通常是不存在的,而往往是以单个渔民(渔船)作为决策 单元,并以各自的最大利益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渔民
并不考虑他对其渔民的外部效果。
同种资源利用者之间的交互外部性:当渔民可以自由进入
拥有产权,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理性的主体总会将外
溢成本和收益考虑在内,可以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
行为对市场运转自我修正。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奈特(Frank H. Knight,1924)
、H.S.EBis和FeHner(1943)等。
张五常:
每一经济行为都有其效应,产生“外部性”的原 因主要是:①缺乏签约权;②合约存在,但条款不
所需求的物质或服务:实物?精神?服务?
直接?间接?
获得或利用是否必要条件? 人的能力和需求是否唯一?
资源具有相对性
渔业资源:也称为水产资源,一般指可为渔业生产开发利
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天然水域中的水生生物资源。
《辞海》:“水域中蕴藏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各种经济动植
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业卷下):“天然水域中具有开
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又称为渔业资源”
。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渔业卷):水域中可以作为渔业生产
经营对象的水生生物,又称水产资源”。
《水产辞典》(2007):天然水域中蕴藏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的各种经济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总称。主要有鱼类、甲壳类、
软体类、海兽类和藻类等。是发展水产业的物质基础和人类食物
甲国
国 专 甲 乙 国 专 属 经 济 区
属
经 济 区
乙
国
溯河产卵鱼类种群:洄游到沿海国EEZ以外,或洄游
到其 他国家的EEZ外部界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降河产卵鱼类种群:洄游到沿海国EEZ以外,或洄游 到其 他国家的EEZ外部界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不被认为是国际共享种群。
一国范围内:某些海洋生物资源种群出现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行政区域,或者一定水域的渔业资源往往由一 个国家的不同行政区域的渔民共同捕捞。 一具体渔场范围内:不同的渔渔民之间共同捕捞。
流动性(洄游性):定时、定向、在一定区域里周期性地运动
高度洄游鱼类
溯河产卵鱼类
溯河产卵鱼类
降河产卵鱼类
渔业资源的多样性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远高于陆地生物。 物种多样性 分布地域(水层、水平)多样性(差异性)/洄游 生态系统/群落多样性
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一定水域空间内生物资源与自然环境、不同种类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每种水生生物都处在相互交错的 食物网中,相互依存,循环往复。
场来消除相互的外部性。 政府直接管制。政府采用管制手段直接对外部
性控制,例如污染标准设定和排污禁止等。
渔业资源利用的外部性问题:
渔民间的交互负外部性 其他水域利用活动对渔业的负外部性 渔业产生的生态外部性
渔业外部性问题的解决
渔民间的交互负外部性:
一个渔民(渔船)对其他渔民所产生的不利外部影响
的产物。
稀缺性
+
共享性
竞争性捕捞
渔业资源利用的竞争性
在水中的流动性 在水中的隐蔽性 资源共享性 资源稀缺性
对渔业资源有限性的认识
捕捞竞争性
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
个概念,一般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对不参与活动决策的
其他主体造成了不可通过市场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 收益的现象,即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或者说是经济活
之后由庇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庇古认为外部性的 存在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应由政府干预来纠正这种扭 曲,并提出向造成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增加税收(即 庇古税)的治理思路,对于正外部性,庇古认为可以 由政府给予补贴——矫正税或矫正性补贴。
例:某工厂的烟尘给邻近的财产所有者带来有害影响, 则工厂主对损害负责赔偿,或根据排烟量及其所致损害的相 应金额对工厂主征税,或最终责令该厂迁出居民区。
的重要来源之一。
渔业资源的特点
再生性 再生能力的限制性 自然波动性
渔业资源的自然特性
流动性(洄游性) 多样性 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再生性:生长与繁殖。
再生能力的限制性:环境阻抗/环境容量。
Pearl,Reed(1920):人口Logistic方程 Schaeffer(1957):应用于鱼类种群
共享性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最为显著的特性 之一,也是引起对竞争性捕捞以及由此产生的
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基本根源之一。
资源稀缺性
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的一个特点。
人类需求实质上的无限性与海洋渔业资源的有限性的矛
盾,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的可得性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产生 稀缺性问题。 稀缺性并不是海洋渔业资源的固有特性,而是人类对海 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渔业资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
开车对空气的污染 / 喇叭噪声——负外部性
半夜放音响——负外部性 驾车驶入拥挤的道路——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有时存在相对性——受到对象、外部 条件等方面的影响 钢琴好手在自家弹钢琴,对邻居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正外 部性,也可能是负外部性 居民楼前种树(非小区内)
外部性问题最早由西方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
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的水域空间内具 有整体性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水域的生物 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结构特征等均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