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

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

谭永平
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目录
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
二、分析教科书的思路与方法
1.分析目的、价值
2.分析逻辑、层次
(1)学科逻辑
(2)心理逻辑
3.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
4.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
5.理一理实验和探究
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
三、用教材教,处理教材的原则
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
从教学这个系统展开分析: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

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代表,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教科书——是做教科书的主人,还是被教科书支配;或者远离教科书自行其是?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不是“全新”的观点杜威:教科书“除了为心智提供学习的材料外,别无其他关系”。

叶圣陶:教本只是些例子。

现在的教学中,时常出现将教材完全悬置在一边的极端化现象。

陈静.例析创造性使用生物教材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2(7):10-12
对教科书内容的任意减、改、补、换,成了司空见惯的教师行为;许多教师备课不再是先备教科书,而是忙着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素材,自主组织教学内容,等等。

陈月茹.教科书应该是权威吗?[J].教育研究,2009(7):100-103
的要求,丝毫不比所谓的“教教材”低。

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的分析,是理解的基础!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否是矛盾的?
二、分析教材的思路与方法
角度来分析教材。

教学实际
1. 分析目的、价值
2. 分析逻辑、层次
3. 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
4. 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
5. 理一理实验和探究
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
1. 分析目的、价值
泰勒原理: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经验。

(1)把握每节的重点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提示了本节重点,
需要关注。

重点目标不是全部学习目标,本节其他学习目标也需兼顾;很多节的教材内容,还可以挖掘重点学习目标以外的教育价值。

七年级上册P12~15,
七年级上册P12~1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除了提示的学习重点目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对应课标的“主题一科学探究”的要求。

在解决好了重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如果学生确属学有余力,可以考虑达成更高的目标。

因此,实际教学时,如既必要,又可行,教学目标可以适当超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教科书的编写,目标是指向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指向人的发展。

教科书里的内容,经过编写组反复讨论还能保留下来的内容,多数是有用心和目的的。

(2)分析栏目和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育
价值
分析栏目的定位
“想一想,议一议”导入热身属性;
旁栏的拓展性;
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素材的“脚手架”属性;技能训练运用的灵活性;
等等。

分析具体内容的设计意图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节,章节导入活动设计的意图:举例描述遗传、变异,尤其是变异的亲子代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七下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资料分析页面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资料既说呼吸道能保持畅通,又用反例(因哮喘而不通)予以强化,加深学生对呼吸道维持气流畅通功能的认识。

学生探究和实验活动的教育价值,活动要做,但动手做,把活动完成,甚至把活动
做得精细,却未必是唯一的目的。

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学生通过探究,可用直接的证据,证实食物中确实含有能量;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测量
是有误差的,讨论怎样做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2. 分析逻辑、层次(1)学科逻辑(2)心理逻辑
(1)学科逻辑
A.教科书编写的思路、线索、内在逻辑
(1)学科逻辑
A.教科书编写的思路、线索、内在逻辑
理解整套书的思路——突出人与生物圈的体系。

七年级上册,依然保留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特色。

理解各章的编写思路、线索
例如,动物类群部分贯穿的线索:进化关系、
运动和取食。

又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线索“基因”。

同样以基因为线索,初中与高中教材却采用不同的思路。

高中按照科学史的线索来讲,有教师建议初中关于遗传的内容也这么讲。

教材考虑、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接下来才能探讨基因怎样在亲子代间传递,然后,结合性状的显性、隐性来介绍成对的基因之间的关系,再讲性别遗传,就水到渠成。

讲完遗传,再讲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帮助学生认识遗传、变异的关系,并为后一章讲生物的进化打基础。

在讲知识内容的时候,穿插着与这些知识有关的社会生活中的内容,如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编写思路、逻辑
教材页面
八上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类群,先介绍代表动物的特征,再介绍其他动物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讲共同特征,不是讲代表动物的特征。

对于每个无脊椎动物类群,先介绍代表动物的特征,再介绍其他动物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讲共同特征,不是讲代表动物的特征。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共同构成概念之网,促使融会贯通。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共同构成概念之网,促使融会贯通。

光合作用概念,要在两章逐步建构,需要前后联系;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共同构成概念之网,促使融会贯通。

光合作用概念,要在两章逐步建构,需要前后联系;
动物类群的内容,需要前后联系,适当时候总结对比,既由各类群特征来对它们做区分,又为理解动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2)心理逻辑
虽然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并不总是矛盾,但很多时候确实难以兼顾、调和。

和经验,考虑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

知识和经验
考虑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