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素南 -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素南 -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影子的变化。

2.学认生字,学写生字。

3.熟读课文,学习丰富的句式。

4.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重点:
1.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来变去的原因。

2.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去探索,去研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手影游戏激趣。

2.引入课题,相机学习“影”。

3.一天晚上,小作者和爸爸一起回家,走到路灯下,忽然发现地上有自己的影子,他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影子写进了课文里。

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同走进《我的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小作者看到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1.生自由轻声试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小作者走进了他的影子世界。

1.小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看到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再读课文。

2.小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指名答——齐读)
3.小作者在在路灯下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看到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1)我挥挥手,影子也挥挥手。

我蹦蹦跳跳,影子也蹦蹦跳跳。

我做什么,它就做什么。

①引读小结:小作者看到的影子是我挥挥手,——我蹦蹦跳跳,——我做什么,——
②假如你和小作者都在路灯下,你想对着影子做什么,让它也这样做?(出示句子:我,它也。


2)“嘿!我怎么变成了《白雪公主》……真有趣啊!”
①我看到影子什么样?
②那么什么情况下,我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的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我离路灯越来越,我的影子竟然越来越,我变成《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了。


③小结:原来,我离路灯远近不一样,影子长短就会随着变化,多有意思啊!3)“影子一会儿跑到……一会儿又跑到我的左面去了。


①影子怎么和我捉迷藏的呢?(引读课文)
②小结: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一样,就不要你捉到!
4. 儿歌小结:(出示儿歌)
我挥手,影子挥手,
我蹦跳,影子蹦跳。

离灯越近它越矮,
离灯越远它越高。

还会和我捉迷藏!
5. 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出示词语:有趣)
6. 看到这调皮有趣的、能像魔术师般变来变去的影子,你想向他提个问题吗?
7. 我们的小作者也有问题要问,谁来问一问?
8. 你们认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板:好奇)
四、课外延伸,总结全文
1.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神奇有趣的现象,只要你像小作者一样乐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发问,也一定能找到生活中藏着的小问号。

2. 看画面,提问题。

3. 生活是美丽神奇的,愿我们小朋友像课文中的“我”一样,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开动好思的小脑筋,勤用好问的小嘴巴和好观察的小眼睛,从神奇、美丽的世界中发现更多秘密!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关注他们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同时,尊重他们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引领他们在语文世界快乐成长呢?
我觉得做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学会关注,重视倾听,及时对话,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

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发现学生的智力类型,而且要善于发现可利用资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我的影子》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在灿烂的阳光下玩追影子的游戏,然后请学生认真观察,再汇报玩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什么?上新课时,孩子们因为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对于我所提出的问题,都积极发言。

他们有的说:“我发现影子和我一起动。

”有的说:“我在前时,影子在后,影子的方向都跟我相反。

”有的说:“影子有时变长,有时变短。

”……在孩子们的高谈阔论的同时,我让他们再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描写“我的影子”的。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读起书来。

孩子们再次汇报时,不仅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进行理解,而且在朗读时,面带喜悦的表情。

真是读得声情并茂。

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式的教学。

不仅培养学生的开发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且使学生在轻松中掌握了新知识。

教完这篇文章,我感到无比轻松和愉快,它让我知道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观察、搜集相关的资料,让课内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延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