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吸入麻醉

第六章 吸入麻醉

④ 回路内有麻醉气体以外的气体蓄积: a.氮的蓄积,因此,在紧闭式麻醉并用 N2O时,首先应将麻醉机回路及肺内的氮 排出,麻醉前用10L/min的氧去氮3min, 可达到置换95%的气体。b.一氧化碳的蓄 积,但一般都是轻度增加,不致引起组织 缺氧。c.吸入麻醉药代谢产物甲烷、丙 酮等的蓄积。
6 吸入麻醉诱导
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 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 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 等反应的浓度。
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要求
1. 不燃烧、爆炸; 2. 室温容易挥发; 3. 麻醉强度大; 4. 血溶解度低,可控性好,诱导、苏醒快 5. 体内代谢少; 6. 不增加心肌的应激性,能与肾上腺素同
5.呼吸管
其作用为转运呼吸环路或回路中氧气和麻 醉气体等气体。为减少管腔阻力,呼吸管 口径宜大而不过长。
6.呼吸活瓣
其作用使麻醉机内的氧气和麻醉气体等循一 定的方向流动。也可借助活瓣装置使空气 或氧气与麻醉气体混合吸入,然后再通过 活瓣呼出,排于大气中。
7.二氧化碳吸收器
在密闭式或半密闭式的装置中,吸气和呼 完全或部分与大气隔绝,呼气则通过钠石灰 或钡石灰把其中二氧化碳吸收。
难点 吸入麻醉深度的方法和标准以及常用的吸入 麻醉装置。
Definition of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 称为吸入麻醉
History of Anesthesia
W.T.G. Morton and Anesthesia
October 16, 1846 Triumph
图7-2 无重复吸入麻醉装置
2 半开放式
呼气大部分排出至大气中,一小部分被重复 吸入。吸入麻醉的通气系统中,没有重复 吸入活瓣及CO2吸收装置的CO2清除回路, 由麻醉机输出的麻醉气体、蒸气及氧气进 入贮气囊和(或)贮气呼吸管,与病人部 分呼出气混合后被病人吸入。
3 半紧闭式
循环式麻醉机,对逸气活瓣保持一定程度的 开放,在呼气时一部分呼出气体经此活瓣排 出 气 积, 体 。一 混部合分后呼被气重通 复过 吸入CO,2吸故收不器易,产再生与CO新2鲜蓄
➢ 在二氧化碳迅速排出后,血压可突然下 降或偶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 严重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的病人,呼吸 变为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减慢,且 有心律失常,最后可导致呼吸、心脏停 搏。
课堂小结
第六章 吸入麻醉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第二节 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一、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 二、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 第三节 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一、麻醉前准备 二、临床麻醉深度监测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⑥ 可随时了解潮气量的大小和气道阻力的变 化;
⑦ 可减少手术室的空气污染
紧闭式方法的主要缺点:
① 结构较复杂,整机连接口较多,均有出现 连接不良或漏气等可能;
② 导向活瓣较易失灵而引起严重事件:活瓣 固定于开放位置时可致严重CO2蓄积;固 定在密闭位置可致呼吸道完全阻塞;
③ 体积较大,不如麦氏装置使用方便。
➢ 优点: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因为增加新鲜气流量 时,重复吸入的气体比例减少,吸入气体的成分 接近新鲜气体的成分,易于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
➢ 缺点:浪费麻醉药及污染室内空气,在低流量时或
吸入氧浓度不够高时可引起缺氧。
图7-5 循环式半紧闭环路的气体流量与吸气中的氧浓度
4 紧闭式
本法是用来回式或循环式紧闭麻醉装置实施 吸入麻醉的方法,在呼气时全部呼出气通 过CO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重复吸 入。
醒或苏醒延迟; ✓局部麻醉药中毒轻度者起初常出现精神兴
奋症状,中毒明显时则多从面部开始出现 肌肉抽搐,接着扩展至全身发生惊厥。
体温
注意谨防高热的发生,特别是小儿其体 温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随室温上 升或下降。
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 二氧化碳蓄积的早期,血压升高,脉搏 增速,呼吸加深、加快,肌紧张度增加, 由于毛细血管扩张,故面部潮红;如同 时有缺氧,紫绀当更加明显。
➢ 心电图监测
1. 监测心律失常、心脏传导异常、心肌供 血优劣及心肌梗死
2. 评价麻醉药对心肌的影响,观察某些心 脏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显示电解质钾、钙等的作用很有参考价 值。
精神状态的观察
➢ 注意病人对各种刺激的应激反应 ✓休克时病人表情往往淡漠,对周围事物漠
不关心,严重休克时病人甚至昏迷; ✓麻醉、手术中病人发生缺氧时亦常昏迷不
用;
7.使肌肉松弛; 8.能抑制过强的交感神经活动; 9.对呼吸道无刺激性,有支气管扩张作用; 10.对心肌无明显抑制; 11.不致脑血管扩张; 12.对肝、肾无毒性。
第二节 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一、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
麻醉装置包括以下各部件:气源、流量计、 蒸发器、贮气囊(呼吸囊)、呼吸螺纹管、 不重复吸入活瓣、二氧化碳吸收器及湿化 器。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1.可控性:吸入麻醉药可控性较静脉麻醉药为 好。 2.麻醉强度: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与麻醉药 的油气分配系数有关。油气分配系数愈高, 麻醉强度愈大,所需MAC也小。 3.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所有强效吸入麻 醉药都有减弱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
4.对呼吸的影响:所有较强效的吸入麻醉 药都会引起与药量有关的呼吸抑制。 5.对运动终板的影响:吸入麻醉药具有肌 松弛作用。 6.对颅内压和EEG的影响:所有吸入麻醉药 都会使颅内压升高。
低流量吸入麻醉的缺点:
① 使用N2O时必须监测氧浓度,因为流量计 的N2O/O2比与肺泡气浓度之比不同,可引 起缺氧。
② 吸气浓度不易控制,因低流量吸入的新鲜 气流被呼气稀释,使吸入浓度不易控制, 故应对回路内麻醉气体浓度进行监测。
③ 须有适当的麻醉机,例如适用于低流量 的流量计、蒸发器、通气机等。
图7-1 按重复吸入程度、有无CO2吸收装置的分类
5 低流量吸入麻醉
1.新鲜气流量大于4L/min为高流量; 2.小于2L/min为低流量吸入麻醉。故只有在
半紧闭式和紧闭式两种方式下,并有CO2吸 收器的重复吸入系统才能进行低流量吸入麻 醉。
低流量吸入麻醉的优点:
① 减少手术室污染,节约吸入麻醉药。 ② 保持湿度和温度,由于吸入气体的温度及湿度高,
图7-6 来回式装置示意图
图7-7 循环紧闭装置示意图
紧闭式方法的优点:
① CO2排除完全; ② 吸入气体的湿度接近正常,易保持呼吸道
湿润,保留体内水分; ③ 可减少体热丧失,碱石灰产热,有助于维
持麻醉中的体温; ④ 因采用低流量气体,行低流量吸入麻醉,
可显著节约麻醉药和氧气;
⑤ 麻醉深浅较易调节和控制,麻醉易维持平 稳,一般维持肺泡麻醉药浓度于1.3MAC即 可;
重点 吸入麻醉的麻醉前准备、诱导和维持、麻 醉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难点 吸入麻醉深度的方法和标准以及常用的吸 入麻醉装置。
思考题
吸入麻醉常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基本教材和参考书
《临床麻醉学》第2版 徐启明 人民卫生出 版社;
《现代麻醉学》第三版 庄心良,曾因明, 陈伯銮主编;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1. 加强对病人的临床观察和各项生理指标的 监测。
2. 呼吸、脉搏、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 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气、体温、 ECG和有条件时监测脑电图EEG等。
呼吸的观察
➢最简单的措施是应用一听诊器置于胸部前后 细听呼吸音的变化
➢浅而快的呼吸是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常使 通气量锐减,引起低氧血症
➢呼吸道梗阻时往往表现为呼吸困难,吸气时 胸廓软组织凹陷,辅助呼吸肌用力,出现鼻 翼呼吸,甚至全身紫绀。
➢潮气量减低者,可能因麻醉过深使呼吸中枢 受抑制,或肌松药的残余影响,或椎管内麻 醉平面过高所致。
图7-9 解除梗阻法 (1)用口咽通气道 (2)用鼻咽导气管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是临床麻醉和复苏中的最基本原则 ✓ 对呼吸道通畅的理解,不仅包括从口唇、
1.气源
一些医院的气源来自中心供气,但目前我国 大多数医院都来自高压气瓶。无论中心供气 还是应用高压气瓶,均需经过减压阀,使高 压氧(200bar)和N2O(50bar)降压后才能 连接麻醉机。 ➢氧气高压瓶为蓝色 ➢N2O高压瓶为灰色
2.流量计
是检测从气源逸出的氧气和麻醉气体经麻醉 机进入病人的流量。
Ralph Waters
二、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
按使用的装置及使用方法的不同,有多种 分类方法。如Moyers按有无贮气囊及有 无重复吸入将吸入麻醉分成四类 : ➢ 开放 ➢ 半开放 ➢ 半紧闭 ➢ 紧闭
1 开放式
开放式有三种方法:开放点滴法、冲气法和 重复吸入法。 优点: 无效腔及呼吸阻力小,故适用于婴 幼儿, 能进行辅助及控制呼吸。 缺点: 气道易干燥及丧失热量,呼气中的 湿气、分泌物、血液等可使活瓣失灵,致通 气困难。
起到保持体温、减少隐性失水量及保护肺的作用。 ③ 增加对病人情况的了解。紧闭式麻醉病人肺与麻醉
机回路成一整体,肺内气体的摄入量直接反映在回 路容积上。当肺顺应性发生变化时,回路内容积也 发生相应改变。当支气管痉挛或气道阻塞时,贮气 囊和回路内容积增加、压力增高。 ④较易发现回路故障。如麻醉中回路脱落,可立即发 现贮气囊突然变小,回路内压力降低。
去氮3min,然后吸入高浓度麻醉药如
5%安氟醚,让病人深呼吸1~2次后改吸
中等浓度如3%安氟醚,至外科麻醉期。
第三节 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一、麻醉前准备
1.麻醉前访视病人,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和 手术计划,并制定好麻醉计划。
2.准备好麻醉机及其他用具、药品。 3.病人入手术室后应核对病人,对病人的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