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馈赠礼仪
国家领导之间在握手
教练之间在握手
领导和下级之间在握手
艺人们在握手
商人们在握手
2、握手礼的作用
历史性的握手
(1)能体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态 度 (2) 能体现人们的礼仪修养 (3)能促进人们的交往
3、握手礼的使用规 范
(1)时机 (2)姿势 (3)顺序 (4)力度 (5)时间 (6)目光 (7)接触位置 (8)表情 (9)语言
基本社交礼仪
第一节 见面与介绍礼仪 第二节 拜访与接待礼仪 第三节 馈赠礼仪
引言: 美国新泽西州收购了德国塑料机械公司,为了 熟悉双方产品,双方互派工程师洽谈,在双方 见面握手时,美国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将手斜插 在衣兜里,德方工程师见此情景,只轻点了一 下对方的手,彼此之间显得有些冷漠。 一天,双方工程师在机器轰鸣的机房里调试一 台新机器,美方工程师说“加强压力”,德方 工程师加强了压力,并大声问怎么样,美方工 程师举起手做出ok的姿势,谁知德方工程师一 下子呆住了,脸色变得很难看,然后气冲冲地 走了,美方工程师非常纳闷。德方工程师找到 公司经理并表示:“绝不再同美方工程师合 作”。原来ok的手势在德国有侮辱人、骂人的 意思。
3.避免不适当的称谓语 如:不要将“专称”变“泛称” 不要使用贬称 不要在国际交往中生搬硬套我国习惯称 呼语。
L.R.E公司北京公司成立后,公司的十几名雇 员是从几百名应试者中选拔出来的。但是,经 过一段时间观察,执行经理王海平女士发现, 这些雇员样样都好,就是礼仪方面有很大的欠 缺:如何着装、怎样接待客人、在餐桌上注意 什么,甚至连上厕所、接电话、进屋敲门等基 本的礼仪知识很多人都不懂,或者不注重。 “不要小看了这些细节,它反映了公司职员的 素质,也体现了公司的形象,而一个公司的形 象直接关系着他的生意。”于是她组织进行了 礼仪培训,该公司彬彬有礼的良好形象已经为 他们赢得了几宗大的生意。
判断对错(答案)
错 误 : 坐 着 握 手
判断对错
归纳总结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 特:“握手,无言胜有言。有的人拒 人千里,握着冷冰冰的手指,就像 和凛冽的北风握手。有些人的手 却充满阳光,握住你使你感到温 暖。"
案例: 一个年轻人去风景区旅游,那天天气炎 热,他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不知距目 的地还有多远,他举目四望不见一人。 正失望时,远处走来一人,年轻人大喜, 他张口就喊:“喂!离青海湖还有多 远?”老者目不斜视地回道“五里”, 年轻人精神倍增,快速向前走去。他走 啊走,走了好几个五里,也不见青海湖 的影子,年轻人恼怒地骂起了老者。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22名 理工科大学生,在结束了为期十周的 “世界礼仪” 课程之后,最近又参加了 该科目的大考,有趣的是,考试地点设 在新开张的一家法国餐馆,考生需表演 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就餐礼仪,以及交 谈或行动时应遵守的种种特殊规矩。目 的是为了让毕业生毕业后能顺利地找到 工作并得到上司的赏识能够有晋升的机 会。
女士与女士握手
手 指 相 握
男 士 握 女 士 的 手 指
男士与男士握手
握 手 掌 虎 口 相 对
(8)、握手时的表情
一般情况下,要自然地微笑。 对方心情沉痛时,表情要凝重。
互动!
(9)、握手时的语言
感谢时——感谢语 道歉时——道歉语 祝贺时——祝贺语 慰问时——慰问语 重逢时——问候语 欢迎时——欢迎语 安慰时——安慰语 再见时——告别语
第一节 见面与介绍
一、见面礼节 二、介绍 三、交换名片的礼节
一、见 面 礼 节
(一)握手礼 (二)拥抱礼 (三)合十礼 (四)举手礼 (五)鞠躬礼 (六)拱手礼 (七)吻手礼 (八)点头礼
(一 )握ຫໍສະໝຸດ 手礼1、 握手礼的渊源起源说一:
握手礼起源于很久的古代。在 “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 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 头。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时, 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 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 亲善。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 就成为今天的握手礼。
(4)、握手的力度
2公斤 一只手握碎一 个鸡蛋的力 气
力 度 稍 大
男 士 之 间 的 握 手
女士之间的握手
力度稍轻
男士与女士之间的握手
力 度 稍 轻
(5)、握手的时间
1~3秒
(6)、目光
注 视 对 方 的 双 眼
(7)、握手的位置
男士与男士握手 男士与女士握手 女士与女士握手
4、握手的禁忌
(1) 忌用左手握手 (2)忌坐着握手 (3)忌戴有手套 (4)忌手脏 (5)忌交叉握手 (6)忌与异性握手用双手 (7)忌三心二意
考考你
判断对误
判断对误(答案)
正确:右手握手
错误 :左手握手
判断对错
判 断 对 错(答案)
错 误 : 左 手 握 手
判断对错
第一节 称谓与问候
1.称谓方式: 职务称:团长、导演、 姓名称:小张、小王 职业称:张老师、教练 一般称:先生、小姐、女士 年龄称:大叔、大妈、大伯
2.使用称呼时应注意顺序及心理因素 如果对多人称呼,宜先长后幼,先上后 下、先疏后亲。 如宴请宾客时,一般先董事长及夫人, 再随从的顺序。 此外称呼还要考虑心理因素。
(1)、握手的时机
问候时 感谢时 道歉时 祝贺时 慰问时 重逢时 欢迎时 安慰时 庆祝时
(2)、握手姿势
身体以标准站姿站立; 上体略前倾; 右手手臂前伸,肘关节屈; 拇指张开,四指并拢。
(3)、握手的顺序
主人与客人之间,客人抵达时主人应先 伸手,客人告辞时由客人先伸手; 年长者与年轻者之间,年长者应先伸手; 身份、地位不同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 位高者先伸手; 女士和男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 先到者先伸手 。
起源说二:
握手礼源于中世纪,当时打仗 的骑兵都披挂盔甲,全身除了两只 眼睛外都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 示友好,互相接近时就脱去右手的 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消 除对方的戒心,互相握一下右手, 即为和平的象征。沿袭下来到今天, 便演变成了握手礼。
运动员们在握手
国家领导之间在握手
国家领导之间在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