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教案
启悟中学张维川
2009-4-2 初一(1)班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五海三洲之地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能在西亚填充图上准确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还有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4.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学会分析西亚的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的路线。
3.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促个体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事的意识,并呼吁世界和平,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西亚政区图,学生地图册,世界地图,图片,收集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西亚地区的一些自然景观或人文图片,让同学们谈谈对西亚的了解,然后问:西亚比较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五海三洲之地
[互动1]:课件展示西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
(1)读课本P46图2-17,课件展示《西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了解西亚的范围和国家。
转:西亚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与其所处的什么有密切的关系?引入地理位置的学习。
(2)了解西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思考题:引导读图,谈古论今,由海及陆及空来说明西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归纳]:①、西亚在古代就是东、西方陆上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②、西亚有铁路、公路和国际航空线联结亚洲的其他地区和欧洲和非洲
③、扼守着海上交通要冲: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板书: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处于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其中南部。
2、海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
3、本区主要的海峡:土耳其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
转:从刚才观赏的西亚自然景观图,我们知道了该地区很干旱。
最缺乏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样干旱的环境对本区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互动3]:(1)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本地与西亚农业生产的不同,了解西亚农业生产的特点(利用地图分析)
(2)该地区农业生产有什么优点?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我国实际)[归纳]: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灌溉农业和节水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及沙漠中的绿洲如: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板书: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承转]:西亚农业并不是十分发达,然而一些国家的人均GDP很大,
课件Array展示
部分
国家
人均
GDP
在世
界的
排名。
这主要得益于什么呢?
三、世界石油宝库
[互动3]:指导学生阅读第50-52页,提问:
(1)西亚石油有什么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成本低)
(2)西亚石油给西亚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转:西亚石油很多,主要是用于本国消费还是出口呢?是什么样的国家在购买?[读图]:课件展示《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设问:
(1)、西亚有哪些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
拉伯联合酋长国)
(2)、西亚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石油输出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3条)
(4)、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
(5)、对比两条西运路线,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通过苏伊士运河这条最短航线?(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角色扮演]:假如你是西亚某产油国的政府首脑,你将如何发展本国的经济?
[归纳]:1、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发展多元经济
2、大力发展农牧业
板书:三、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
2、西亚石油的分布、主要产油国
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的国家和地区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西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国家,知道了本地区典型的干旱自然特征以及当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他们的先进技术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西亚又是石油宝库之地,在世界上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其储量还是有限的,虽然带来了财富,但同时也带来的危机,因此必须积极发展多元化的经济,才能使该地区的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资源观。
[板书设计]:
第三节西亚
教学反馈:本节课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课件展示材料,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从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对地图的阅读能力还不错,通过小组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2009-4-2
西亚
厦门市启悟中学张维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促个体发展。
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展示有关西亚地区的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把学生引导关于西亚自然环境的思考,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跟它的地理位置关系十分密切,从而引到对西亚位置的学习,在这过程教师要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在讲到西亚干旱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通过与本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作比较,利用本地的地理位置图与西亚地区地理位置图作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处一维度的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决然差异,从而了解地理环境不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过程中,设置了一个活动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掌握的资料分析西亚(以某个国家为例)如何发展经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环节的衔接上还可以再推敲,再者在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前后联系的能力,这点以后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