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走入神秘的动物世界,多媒体课件提供一段动物运动的图片,学生观看思考:属于哪一类动物?如何运动?生活的环境是哪?
学生分析回答后引出课题(板书动物的运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运动的意义。

既简洁明快,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三个板块来学习相关内容:
第一站:运动的方式——我们看
1、出示一组“鱼儿游泳,雄鹰翱翔,狼奔跑等”图片。

2、小组讨论:(1)各图片中的动物属于哪一类?(2)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是怎么样的?
(3)分析它们的生活环境。

小组内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拓展视野。

第二站:运动的基础——我们做
此板块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既突破重、难点内容,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我运动,我健康,我是全运小明星”,全体学生自己伸伸胳膊,探究思考“哪些结构参与了动作的完成?”,结合到学案预习,说出运动系统的组成,拓展小知识:人体总共206 块骨;让学生在血案的易错字专区写一写:骨骼、骨连结
2、骨连结的三种形式:展示人体骨骼模型,根据学生
预习情况举例说明骨连结的三种形式。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接着做一下即时练习题。

探究活动二:观察关节的结构
教师展示人体的主要关节,引出关节的结构,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关节的结构,总结关节的特点。

结合学案向学生补充关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让学生讨论交流关节为什么既牢固又灵活。

注意让学生在错字专区写一写:韧带、关节囊向学生展示骨骼肌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骨骼肌的组成并回顾动物体的机构层次,总结骨骼肌所属的结构层次。

紧跟着即时练习,强调骨骼肌是附着在至少两块骨上。

第三站:运动的实现—体会
首先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实现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小组为单位分别体会屈肘和伸肘以及提重物和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

注意在错字专区写一写:肱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深入探究:上体育课时做准备活动、运动伤害等,让学生思考自己平时生活时应怎么注意避免运动伤害。

最后让学生做一下课堂检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