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5篇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5篇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5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习惯亦随变化。

那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摘要: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原来是一个有穷生产队,是有名的“三多村”,即茅屋多、泥巴路多、荒地多。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给全队带来了幸福,村民富起来了,2—3层的楼房也盖起来了,水泥路纵横相贯,山青水秀,生机勃勃,是有名的模范致富队和有名的卫生先进队。

关键词:改革开放勤劳致富改变穷队面貌生机勃勃。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20日。

调查对象: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村民。

调查背景:当前农民身体健康情况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所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农业丰收就会促进百业兴旺,国家强盛。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三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正在崛起。

农业也要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

调查内容:细古塘生产队总户数12户;总人口56人;其中按年龄分60岁以上共10人;40——59岁20人;男的23人,女的33人;其中学生共17人;未入学共3人。

健康状况调查:原来这个队,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又不发达,是一个较穷困的生产队。

居住条件差。

土砖茅屋多,生活环境差。

生活水平低,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摘掉“穷困”的帽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有的外出“跑生意”;有的外出当上了“小包头”;有的外出打工。

也致富了,使这个生产队也改变了面貌。

1居住条件也改变了。

队里原来有个姓周的人家,一家三代、六口人,挤在三间茅屋里,真是“三个合一”:堂屋和卧室和合一,猪舍和灶屋合一,两代人挤在一间屋里。

而现在呢,却大变特变了。

旧茅屋也拆掉了,在原地基上建成两层楼六间大屋,外搭柴房和猪舍等等。

堂堂皇皇,屋的外墙都贴上了瓷片,既美观又卫生。

真的有点像城市里的“小别墅”和“小洋房”一样。

这个队过去那种茅草盖顶土砖墙,烟熏得黑黑的、矮塌塌的房子也是没有了。

全队是十二户,家家也有新房。

2交通条件改变了。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改变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

全队积资,修建了水泥路,路成网状,又宽又扎实,可走摩托又走汽车。

路把各家大门也连了起来,一直修到村外,直通十公里外的小镇。

交通的发展,使全村人们生活发生显著变化。

既方便又轻松又好。

3生活环境也改变了:他们积资修渠,打井引水,封山育林。

这样:山青了,水秀了。

过去喝地塘泥巴水,现在喝井水了,既清又甜,水源也没有污染了。

4医疗卫生条件变了。

过去看病难,买药难,上医院更是难上加难了。

如今大不同了。

前年,本队有个黄阿公,他患上了白内瘴病,到城里去看病,正碰上医院搞“光明行动”,真是幸运,黄阿公只住了一个星期的院,没花一份医疗费,便把眼病治好。

黄阿公高兴极了,逢人便说:“我家两代人,时代不同,际遇不同”。

原来黄阿公的父亲也是得了眼病,但无钱医治。

眼睁睁变成了光眼瞎子,也丧失了劳动力。

如今,队里也搞上了医保了,政府对医疗费有了很大补助。

村民们再也不靠土方、偏方治病了。

有小病的上卫生院,有大病的就往城里中心医院送。

以上综合所述,全体村民的身体素质也渐渐提高了,健康状况也显著大的变化,劳动力也增强了。

当然,这个村的村民健康状况,也不是没有忧患的。

如有一位老人,不幸患上了癌症逝世;还有几位老年人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老年病,这与平时缺少检查,有病未能早治、及时治有关。

可见,保证身体健康,与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人认为病是命运不好,病灾是命里注定的。

这种封建残余思想,还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医药贵,看病难,难支付,打一针要支付几十上百元,贵的吓人,有些力量不足的户头,就更难以对付突发事故。

这些问题,还需要也进一步解决,但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生活也进一步富裕,生活素质也进一步提高来解决。

201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二)美国人大约有15%-16%的总热量摄入来自于蛋白质,其中80%来自于动物性食物。

而在中国只有9%-10%的总热量来自于蛋白质,而且其中只有10%来自于动物性食品。

中国和美国的膳食结构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实际上,对于一个体重77千克的美国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摄入的热量大约为2400卡,对于一个77千克的中国农村成年男性来说,其每天热量摄入约为3000卡。

)上表中各类营养素的比例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国人摄入的总热量要高得多,但是蛋白质、脂肪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则少得多,纤维和铁的摄入量比美国人高得多。

这些差别都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模式大相径庭,但在中国内部各人群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研究膳食和健康的关系时,找出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例如一系列数值的差异)是非常关键的。

举例来说,各县平均血液胆固醇水平,最高水平和最低水平相差大约是2倍,而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的水平最高与最低水平相差9倍,血脂相差3倍,脂肪摄入相差6倍,纤维摄入相差5倍。

中国农村疾病分组富贵病(营养过剩)癌症(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儿童脑癌,胃癌,肝癌),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脏病贫困病(营养不良以及卫生条件差)肺炎,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疾病,肺结核,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非糖尿病的各种代谢功能障碍和内分泌病,与怀孕有关的各种疾病及其他疾病显示:任何一种疾病,均与同组内的其他疾病有联系,而与另外一组疾病无联系。

在中国农村,肺炎发病率很高的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就不高,但是这些地区的寄生虫疾病的发病率会比较高。

导致多数西方人死亡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也是乳腺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

在中国某些农村和县城,富贵病发病率比较低,而有些地方的发病率则比较高。

这种差别是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么?血液胆固醇含量和疾病的关系我们比较了各县西方病的发病情况,以及膳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让我们惊讶的是,我们发现西方病的一种最强的预测因子是:血液胆固醇水平Ⅲ。

胆固醇分为两大类。

膳食胆固醇来自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是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一样。

这种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

第二种胆固醇被称为血液总胆固醇水平,简称为血液胆固醇。

尽管从化学角度上说,血液胆固醇和膳食来源的胆固醇,其成分是相同的,但是它们所代表的并不是同样的东西。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脂肪,膳食脂肪是指你从饮食中摄入的脂肪,如炸薯条中的油脂,而身体内的脂肪是你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你早晨抹在土司上的油脂是两回事(如黄油或是奶油)。

膳食中摄入的脂肪和胆固醇并不一定会转化成身体中的脂肪和血液胆固醇。

人体合成脂肪和胆固醇的生理过程非常复杂,涉及了数以百计的生化反应,原料包括几十种不同的营养物质。

因为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所以你从膳食中摄入大量脂肪和胆固醇对健康的影响与你本身有高血脂和高血胆固醇水平(这是医生检测的指标)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中国某些县,随着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西方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我们对这种现象感到惊奇是因为中国人的胆固醇水平比我们预期的要低得多。

中国人的血液胆固醇平均水平大约为127毫克/分升,比美国的平均水平要低近100个点(美国是215毫克/分升)。

在中国的某些地方,胆固醇水平甚至低到94毫克/分升。

在中国内陆有两组参加调查的妇女,他们的胆固醇水平甚至低到了不可思议的80毫克/分升。

如果你知道你自己的胆固醇水平的话,你就能意识到这些数值有多低了。

美国公众的胆固醇水平在170毫克/分升-290毫克/分升。

我们胆固醇的下限水平相当于中国农村人群的上限水平。

在美国人们认为,如果你血液胆固醇水平低于150毫克/分升的话,你的身体就是有问题的。

按照这个说法推测的话,大约85%的中国农村居民的身体都有问题。

但是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即使低到按照西方标准认为不够“安全”的水平——意味着心脏病、癌症和其他西方病的发病率会比较低。

除了《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没有人认为在胆固醇水平和某个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联。

我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实验结果!当血液胆固醇水平从170毫克/分升下降到90毫克/分升的时候,肝癌Ⅱ、直肠癌Ⅰ、结肠癌Ⅱ、男性肺癌Ⅰ、女性肺癌、乳腺癌、儿童白血病、成年白血病Ⅰ、成年脑癌Ⅰ、儿童脑癌、胃癌以及食管(咽)癌的发病率都显著下降了。

如果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太高的话,应该注意自己的心脏;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还应该注意癌症的发病危险。

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好几种,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传统上认为低密度脂蛋白是“坏的”的,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

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人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按照西方标准来看也是非常低的。

我们的发现说明中国人血液中的低胆固醇水平(甚至低于170毫克/分升)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你现在设想一下,如果某个国家居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比中国的平均值水平要高得多,那么这些在中国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如心脏病或肿瘤就会在这个国家比较流行,甚至成为主要的致死原因。

这个假想的社会就是我们现在的西方社会。

当然,这是西方社会的真实写照。

我想用两项当年研究时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

当时,冠状动脉心脏病在美国男性中的发病率比中国农村男性的发病率高17倍13,而美国成年女性的乳腺癌的发病率比中国农村女性的发病率高5倍。

在中国西南的四川和贵州两省,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的发病率更是惊人的低。

在三年的观察期内(1973-1975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研究对象死于CHD。

而在贵州,样本量是24万6千名男性;在四川,我们的样本量是18万1千名女性14。

我们公开这些低胆固醇数据以后,我请教了三位非常知名的心脏病研究学者和医生。

请他们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出发做出评论。

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还没有发现哪位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低于150毫克/分升时,会死于冠状动脉疾病。

血液胆固醇水平与膳食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确定是发病危险的重要指征之一。

那么现在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食物是怎样影响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呢?简单讲,动物来源的食品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摄入植物性食物的营养素与血液胆固醇水平的下降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些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的研究成果表明,摄入动物来源的蛋白质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15-18。

饱和脂肪以及膳食胆固醇也可以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但是它们的效果没摄入动物蛋白质那么明显。

相反,植物来源的食物中几乎不含有胆固醇,而且还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降低体内的胆固醇水平。

这些发现与我们在中国健康调查中得到的结论是相吻合的。

与血液胆固醇水平有关的食物肉制品Ⅰ,牛奶,蛋类,鱼Ⅰ-Ⅱ,脂肪Ⅰ和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植物来源的食品和营养素(包括植物蛋白Ⅰ,膳食纤维Ⅱ,纤维素Ⅱ,半纤维素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植物性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B2,B3)Ⅰ,豆类,蔬菜,水果,胡萝卜,马铃薯和其他谷类)摄入量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疾病发病危险与血液胆固醇水平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非常显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