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田家炳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二)语文参考答案: 试题传真: 2010-12-04 10:50:韶关市田家炳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5题,每题3分,共15分)1.B【B项分别读xuē/jié/qiè。
A项分别读chuò、xiān/jiān、huì。
C项分别读fǔ/pú、pì、gāi。
D项分别读yǔn、xià/hè、chà/zhà】2.C【A、山青水秀—山清水秀;B、喝采—喝彩;D、精美绝仑—精美绝伦】3.C【“无可非议”应改为“无可厚非”。
】4.B【A项中“蝉联”的意思就是多次,如果说“再次蝉联”就应该至少是连续第三次获得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C项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先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再“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D项中“此”指代不明。
】5.D【前语境的落脚点为“像大炮轰发”,与①“人声嘈杂”不吻合,排除C。
与②“人的长叹或呜咽”也不吻合,排除A。
③“以至完全寂静”肯定不行。
④“再后来……”和前语境的"有时……”不吻合,排除B。
只有⑤“像森林呼啸”和“像大炮轰发”吻合,选D。
④“再后来……”正好放在最后,“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和后语境的“海风狂卷,海涛怒立”正好吻合,证实必然选D。
】二、科技文章阅读(3题,每题3分,共9分)6. D【B项与C项断章取义,文中以韩国抛弃汉字的事件作为“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的例证,这说明韩国应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难道所有的韩国人都必须会汉字吗?因此,B项错误。
A项应该是“汉字”而不是“汉字文化圈”故错。
】7. A【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及推断信息的能力。
A项可在第二段找到答案;B项可从第四段首句找到答案;C项是对文意的整合,由第二段的末句和第四段讲述韩国社会抛弃汉字的事实推断出C项正确;A项是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错在忽略了运用汉字乐沟通的前提——知晓汉字的共通意思。
】8. B【世界潮流只是曾经“缩小了”、现在则是扩大了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
】三、古诗文阅读(共38分)9. B【疾厌恶、憎恨】10. C【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 B.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C.表目的,来 D.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
】11.C【③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⑤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⑥说的是申公的学生,而不是说申公,删除选项,答案选C。
】12.A【A. 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13.⑴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错断、漏断共计2次扣1分,扣完为止】原文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
至,见天子。
⑵①申公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训,规范,准则,1分;阙,缺少,空缺;句意通顺,1分】②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
【说,喜欢,高兴,1分;让,责备,责怪,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申培是鲁国人。
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培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吕太后执政的时候,申培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
后来刘郢做了楚王,他请申培教育他的儿子刘戊。
刘戊不好学习,憎恨他的老师。
等到楚王刘郢去世,刘戊立为楚王,就把申公禁锢起来。
申培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终身不出家门,又谢绝一切宾客,唯有鲁恭王刘余招请他才前往。
当时不辞遥远到他家里求学受教的有一百多人。
申培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兰陵的王臧跟着申培学《诗》以后,用它事奉孝景皇帝,曾做太子少傅,后来又被免官了。
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为皇上值宿警卫。
他不断得到升迁,一年中做到郎中令。
代郡的赵绾也曾跟着申培学过《诗》,后来做了御史大夫。
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个做法,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
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徒弟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
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
皇上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这时申培已经八十多岁了,人老了,他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多说话,而是要看他怎样身体力行罢了。
”当时皇上正喜欢儒生们的一些花言巧语,现在听到申培这么说,默然不乐。
但既已把他请来了,于是就封他做了一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国的驻京办事处里,商量如何建立明堂的事情。
但是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
皇上因此停止商议建造明堂的事,把赵绾、王臧都交付法官论罪,后二人皆自杀。
申公也以病免官返回鲁国,数年后逝世。
申培的弟子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孔安国后来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郡的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的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官至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官至胶东内史。
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
其他的学官弟子,品行虽不完美,但是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
他们讲解《诗经》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大多都依循申公的见解。
14.(1)意境深沉浑厚或雄浑苍凉,表达了深沉的思乡怀友之情。
【意境特点2分,表达感情2分。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
首联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沧江急流景象;次联写风吹树叶的鸣声,后写孤舟的景象从而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境。
【角度2分,情境2分。
】15.(8分)(名句名篇默写。
范围必修一《氓》《离骚》《短歌行》《归园田居》各1句,必修五《陈情表》《游褒禅山记》各2句。
每句1分)(1)哀民生之多艰(2)久在樊笼里(3)夙兴夜寐(4)天下归心(5)气息奄奄,朝不虑夕(6)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四、现代文阅读(15分)16.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奥斯威辛的阴森恐怖,而字里行间则灌注着个人的情感,以此感染读者。
比如,参观者心情是沉重的,所以一开始都是“默默地迈着步子”;他们清楚这里每一个地方都很恐怖,但是不知道会碰到什么可怕的景象,所以总是先“很快地望上一眼”,当想像中的场景和眼前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感到震惊,所以“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这就通过参观者的行动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再如,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关押女犯人的盒子,有的参观者竟然“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而到了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参观者都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我们无从知道那些房间、那些盒子的具体情况,但我们却能想见当年的残酷景象。
【能举出具体例子给2分,分析给3分。
意思对即可。
】17.用的是反语。
在奥斯威辛,在这块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太阳”虽已“和煦”,虽已“明亮”,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却依旧难于消除。
(2分)这样写进一步表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惧是多么深重。
(2分)【说明因为“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的和平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
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
然而一踏进集中营,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台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
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18.(1)“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没有什么好说的;(2)“没有什么新闻”,是讲,除了世人皆知的恶行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可说的了,言外之意是说,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3)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志不忘。
【(1)(2)得3分,(3)得3分。
】五、语言表达(13分)19.(6分)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30个字)【示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谷歌宣布搜索业务退出内地表态。
【评分标准】“谷歌”“搜索业务”“退出内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表态”各1分,全对6分。
超出规定字数,每超1个扣1分。
20.(7分)功夫茶是一种以乌龙茶为主要冲泡茶叶,以陶瓷为茶具,极讲究泡茶方式的盛行于潮汕地区的茶艺。
【评分标准】“功夫茶是……的茶艺”“冲泡茶叶”“以陶瓷为茶具”“极讲究泡茶方式”“盛行于潮汕地区”各1分,顺序正确1分。
六、作文(60分)21.【参】∙ (2010-12-03 16:45:36)∙ (2010-12-02 21:42:22)∙ (2010-12-02 21:00:00)∙ (2010-11-25 20:28:09)∙ (2010-11-10 14:58:02)∙ (2010-11-10 14:45:46)∙ (2010-11-05 16:59:52)∙ (2010-11-05 16:53:30)∙ (2010-11-02 08:57:57)∙ (2010-10-16 23: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