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收支》PPT课件

《国际收支》PPT课件

限制资本输出入、 实行复汇率制等。 目的:增收节支,改善国际收支。
(三)调节措施的选择 国 际 收 支 失 衡 的 调 节 措 施 要 根 据 失 衡 产 生 的 原 因 进 行 选 择 (以逆差为例): 季节性不平衡→可利用外汇缓冲政策(抛外币,买本币); 国内AD>AS形成的收入性不平衡→财政货币政策(紧缩); 通货膨胀形成的货币性不平衡→汇率政策(使本币贬值); 经济结构性不平衡→结构调整并采取直接管制。 调节措施选择的基本原则:政策之间的搭配使用;尽量不与 国内经济发生冲突。
按照IMF出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分类标准。
• 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 经常项目是指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
发生的收支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
目。
货物(Goods)
经常项目
服务(Service) 收益(Income)
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
作业:登录“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查阅资料。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一)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周期: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经济高涨繁荣→I↑→进口需求↑→BOP呈逆差趋势; 经济高涨繁荣→其他国家对该国发展前景看好→资金流入 ↑→BOP呈顺差趋势。 当经济处于危机、萧条阶段则反之。 这种由经济周期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Cyclical Disequilibrium)。
2)汇率政策能否有效,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例如: 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 本币贬值才会改善贸易收支逆差)。 时滞效应; 其他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报复措施。
④直接管制 外汇管制:国家对外汇的收入、支出等一切涉及外汇的经 济活动进行管理。 如:限制私人持有、买卖外汇、
➢ 总结: • ①引起外汇流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号; • 引起外汇流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号。
商品劳务的出口;
从国外获得单方面转移; “贷方”项
资本流入

商品劳务的进口;
向国外进行单方面转移; “借方”项
资本流出

②外汇流入﹥外汇流出→顺差(Favourable Balance); 外汇流出﹥外汇流入→逆差(Unfavourable Balance)。
• (1)货物(Goods)
• 又称有形贸易。该项下记录商品的进口和出口。
• 出口计入 方,进口计入 方,其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则称贸易顺差;
,则称贸易逆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服务(Service)
又称无形贸易。该项下记录服务的输出与输入(如运输、旅
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专有权使用以及其他商
业服务等)。
• 3.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该项目反映储备资产 的变动额,是编表年份该国国际储备的变动情况。
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差额相抵后,余额在贷方, →顺差→储备资产增加→记入借方,用“-”表示; 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差额相抵后,余额在借方, →逆差→储备资产减少→记入贷方,用“+”表示。
如:
经常账户余额 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 储备资产变动
+100 -40 -60
但由于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得
借方总额≠贷方总额
如: 经常账户余额
+100
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
-40
储备资产变动
-50
为了使国际收支借方总额=贷方总额,人为设置了
”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使国际收支平衡表人为平衡。
• 4. 净误差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
• 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等偶发性因素→贸易收支和巨额
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收支失衡。

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致使伊拉克的石油不
能输出,引起贸易收支恶化,国际收支严重失衡。
• 这种由于偶发性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
偶发性不平衡(Accidental Disequilibrium)。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 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的含义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一定时期内, 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含义解释: ①时期:一般是1年(1月1日-12月31日); ②居民:个人/政府/企业/非营利团体; 居民与非居民:居住地不同是划分两者的依据; 区分居住地,并不以国籍为标准,而是以从事生产、 消费的所在地为标准,从事这些经济活动须一年以上。
(二)国民收入的影响 国民收入↑→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口↑→国际收 支有逆差趋势; 国民收入↓→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口↓→国际收 支有顺差趋势。 这种由于国民收入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 不平衡(Income Disequilibrium)。
(三)经济结构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状况←贸易收支←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当世界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如果不能随世界 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国际收支往往就会发生逆差。 这种由于世界经济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结构 性不平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
①政府的无偿转移,如:战争赔款、政府间的援助等。 ②私人的无偿转移,如:侨汇、遗赠、资助性汇款等。
• 2. 资 本 和 金 融 项 目 ( 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 反映各种资产在居民与非投居资民捐之赠间:的如转机移场。码头道路等。
资本转移
资本账户
债务注销:债权人放弃债务。
差提:高再贴现率
提紧高缩法性定的存货币款政策:
准备金率
Ms↓ r↑
卖出政府债券

I↓→进口↓ 资本流入↑
BOP改善
③汇率政策(思路: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
逆差:

顺差:

逆差时:
本币有贬值趋势→顺其自然,使本币贬值→出口↑进口↓→
改善国际收支
说明: 1)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各国制定汇率政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固定汇率制下,汇率水平是政府直接制定的,当国际收支出 现逆差或顺差时,政府实行本国货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政府 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实现本币的升值或贬值。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一)BOP逆差: 持续逆差→本币贬值→促使政府干预(抛外币,买本币)→ 外汇储备↓→国际清偿能力↓。进而带来如下影响: ①迫使该国压缩进口,影响经济发展。 ②抛外币,买本币→Ms↓→r↑→实业投资下降,资金外逃→ 影响经济的增长→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 ③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会使该国外汇储备减少,若靠借款 弥补逆差,易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记为“-”号。
说明:一国居民所进行的每一笔国际经济交易, 都会产生金额相等的一项借方记录和一项贷方记录。 也就是说,从表面看,国际收支平衡表:
借方总额=贷方总额
但是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 ①所用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 比如我国经常项目数据来源于海关,资本和金融项目数据来
源于银行,储备资产数据来源于外管局,三方数据从未平衡过; ②统计的口径和时点不同; ③资料不完整或资料本身错误; ④短期资本流动的统计数字较难掌握; ⑤货币折算时所用的汇率不同; ⑥计算中的重复统计或漏计等。 使得国际收支借方总额≠贷方总额。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如土地、
直接投资
专利等。
金融账户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注意: • ①经常转移:包括在经常项目中,经常转移主要包括政府转
移(战争赔款、政府间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捐赠等)和 私人转移(侨汇等)。经常转移的规模较小,经常发生; • 资本转移:包括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资本转移规模较大, 不经常发生。 • ②无形资产使用所引起的收支记入经常项目的服务项下; • 无形资产所有权的买卖引起的收支记入资本项目的非生产、 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出售项下。 • ③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投资与信贷产生的利息收入记入经常项 目的收入项下;而本金的借贷与偿还记录在金融项目下。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BOP失衡的自发性调节: BOP失衡→某经济变量变化→改善失衡
①汇率机制
国际收支 逆差
本币汇率 下降
刺激出口 抑制进口
图1 汇率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
国际收支 逆差改善
②价格机制
国际收支 逆差
货币流出 >流入
国内价格 水平下降
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
图2 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
• 服务的输出记入 方,服务的输入记入 方。
• (3)收益(Income) • 生产要素(L,K)在国际间流动引起的要素报酬的收支。
收益
职工报酬:支付给非居民职工的报酬。 如在国外工作不超一年的季节工人 所得的工资、薪金和其他福利均记 入收益项下的贷方。
投资收入:投资所得利润、股利、利息等。
(4)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s) 又称单方面转移或无偿转移,主要包括: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一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活动的综
合记录。
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如:英国对美国出口一批价值为10000美元的货物,则对
英国而言:
借:银行存款 10000美元
贷: 货物
10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