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异常分娩的诊断与处理课件课件

关于异常分娩的诊断与处理课件课件

6
临床表现
一、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
症状:子宫收缩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 性,收缩力弱,持续短、间歇长且不规 律 ,常见于中骨盆与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等,多属继发性 宫缩乏力。
体症:宫缩高峰时,手指压宫底部出现凹陷
7
二、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
症状:产妇自觉腹部持续疼痛、拒按,
体症:子宫收缩极性倒置,节律不协调
下腹部压痛,宫缩间歇时宫壁仍不松驰,宫口扩 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停滞,属无效宫缩。
➢ 多属于原发性宫缩乏力,往往与头盆不称、 胎位 异常有关;宫腔内压力高,易致胎儿宫内窘迫
➢ 注意与假临产(fase labor)鉴别
三、产程曲线异常
1、潜伏期延长:正常初产妇平均约需8小时,超过
产妇烦躁不安、持续性腹痛、拒按 胎位、胎心不清 可出现病理缩复环、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现象
处理:
立即抑制宫缩:硫酸镁、舒喘灵 必要时手术结束分娩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 子宫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 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子宫痉挛性 狭窄环
▪ 可发生在宫颈、宫体任何部位 ▪ 多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 ▪ 围绕胎体某一狭窄部位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 降无进展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胎头下降速度< 1cm/h
产程曲线异常
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晚期胎头停止下降 达1小时以上,称为胎头下降停滞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
11
诊断
临床表现 产科检查 产程图 产程进展情况
12
(4) (2)
(3) (1)
13
对 母、胎的影响
产妇:精神与体力消耗、衰竭、宫缩乏力、
感染、产后出血、生殖道瘘
胎儿:难产机会增多、胎儿宫内窘迫、新生
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14
预防
产前宣教 导乐分娩 鼓励进食、补充营养 合理应用镇静药物、及时发现头盆不称 注意排空直肠与膀胱
15
处理
1、协调性宫缩乏力 (1)第一产程
子宫收缩乏力
继发性
不协调性(高张性)
协调性(急产、病理缩复环) 子宫收缩过强
强直性宫缩 不协调性
痉挛性狭窄环
4
一、子宫收缩乏力
定义 子宫收缩功能低下, 收缩强度弱, 持
续时间短, 间隔时间长或收缩不规则, 不能 使宫颈扩张引起产程延长或滞产者称为子宫 收缩乏力。
5
病因
1.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2. 子宫因素 3. 精神因素 4. 药物影响 5. 其他
▪ 入口前后径明显缩短,呈横的肾形,骶岬被压向前、 骶骨 后移、变直、后翘,髂骨外展、坐骨结节外翻,
▪ 骨盆出口横径变宽
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初产妇平均约需4小时,若超过8
小时,或宫口扩张速度初产妇<1.2 cm /h,经产妇 <1.5 cm /h,称为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超
过2小时,称为活跃期停滞
9
产程曲线异常
4、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2小时, 经产妇超过1小时,称为第二产程延长
1) 一般处理:
▪ 鼓励进食,必要时补液 ▪ 过度疲劳给予镇静剂 ▪ 注意排空膀胱
16
2) 加强子宫收缩
协调性宫缩乏力
人工破膜:活跃期,无明显头盆不称,可于宫 缩间歇期行人工破膜
地西泮静脉推注:松弛宫颈平滑肌,促进宫口 扩张
缩宫素静滴:Oxytocin 2.5u+ 5%GS500ml 4-5 滴/分钟开始,根据宫缩调整, 通常不超过30滴/分钟
25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病因:
▪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 ▪ 缩宫素使用不当 ▪ 阴道内操作刺激
27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临床表现:
产妇持续性腹痛 宫口扩张缓慢、先露下降停滞 胎心变化 宫腔内可触及硬而无弹性的狭窄环,但 不随宫缩而上升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处理 :
查找原因、停止一切刺激 10mg
【预防】 有急产史的孕妇可提前住院,尽量不刺激
宫缩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强直性子宫收缩
多由外界因素造成,如分娩梗阻、催产 素使用不当、胎盘早剥等,引起宫颈内口以 上部分的子宫肌层出现强直性、痉挛性收缩, 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
23
强直性子宫收缩
临床表现:
临界性狭窄 骶耻外径18cm,可自然分娩 相对性狭窄 骶耻外径16.5 ~ 17.5cm,可试产 绝对性狭窄 骶耻外径≤16cm,必行剖宫产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1)单纯扁平骨盆 指骨盆入口前后径过 短,入口呈横椭圆形, 骶岬向前突出 骨盆入口前后径过短而横径正常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2)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关于异常分娩的诊 断与处理课件
难产的定义
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 因素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 发生异常,或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 娩进展受到阻碍,称异常分娩,即难 产。
2
第一节 产 力 异 常
产力包括:
子宫收缩力 腹肌和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3
子宫收缩力异常分类
原发性
协调性(低张性)
其他:PG的应用,针刺穴位
协调性宫缩乏力
(2)第二产程 ▪ 催产素加强宫缩 ▪ 必要时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 (3)第三产程 ▪ 预防产后出血 ▪ 预防感染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 力)
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其极性 可给予强镇静剂:哌替啶100mg肌注 或地西泮10mg静推 宫缩未恢复协调之前,严禁应用缩宫素
二、子宫收缩过强
➢ 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20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急产)
【定义】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
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分娩在 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总产程不足3小时,称 为急产。
21
【急产对母儿的影响】产伤、感染、出血;新生
儿窒息、外伤、颅内出血
【处理】 预防感染及颅内出血,新生儿注射破伤风
29
第二节 产道异常
骨产道异常 软产道异常
30
正常骨盆
31
一、骨产道异常
【定义】 骨产道形状明显畸形或重要
径线过短而造成难产者称为骨产道异常,
通常称为狭窄骨盆。
32
狭窄骨盆的分类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畸形骨盆
33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Ⅰ级 Ⅱ级 Ⅲ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