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施工总体安排1.1 工程管理目标1.1.1 工程质量目标a.保证工程质量全部达到验收标准,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争创天津市优质工程,争创鲁班奖。
b.规范化作业,强化工序验收;内实外美;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和行业先进水平。
c.杜绝质量事故,克服质量通病。
1.1.2 工期目标本标段合同工期为603天,我单位计划主体工程围护结构开工日期2005年12月15日,完成日期2006年3月15日。
1.1.3 安全目标地面沉降、变形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杜绝死亡、重伤事故;杜绝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年轻伤率控制在10‰以内,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1‰以内。
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把职业病降低到国家标准范围内。
1.1.4 文明施工目标争创天津市市级文明工地;争创天津市文明样板工地。
1.1.5 环境保护目标a.施工现场作业噪声、三废处理等控制在天津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内,做到不扰民。
b.施工现场环境、植被等保护满足相关规定。
1.2 施工顺序根据工期要求,设二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车站先施工两侧端头井地下连续墙,然后集中进行中间段地下连续墙施工。
配置两台液压抓斗,每12个槽段为一循环,每6个槽段为一组,采用跳跃式开挖、浇筑,第一组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第二组施工,以此循环。
1.3 施工准备1.3.1施工场地平整及布置津赤路站位于部分绿化带和农业用地上,因此不受地下管线切改的影响。
农用地分布多个池塘、灌渠,表面被废弃泥浆覆盖,地基软弱,地质条件极差。
施工场地内倾倒大量泥浆致使施工条件恶化,故施工前对此区域要进行补勘,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批准后再行施工。
施工现场布置严格按照天津市文明施工管理要求进行,施工围挡采用砖墙,并刷彩。
墙高2.5m,墙厚0.24m,每隔4m设0.5×0.37m墙垛,墙垛顶安装灯饰,采用实体大门,且宽度不小于6m。
施工场地内设置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及加工区。
环车站四周设置宽6m、长约380m的硬化路面,暗沟排水。
施工现场门口设置门卫、洗车台、废水回收沉淀池。
(1)钢筋笼制作场地钢筋笼制作场地由钢筋加工平台、钢筋堆放场和钢筋笼制作胎模、钢筋焊接设备组成,设置在施工现场靠近施工通道的适当位置。
钢筋笼平台的尺寸为35×7.5m,采用标号C20厚15cm素砼地坪,并保持一定的平整度,共设四个钢筋笼制作平台。
(2)泥浆池泥浆池设置在车站范围外,采用砖砌结构,砂浆抹面,砂浆重量配合比为1:2(水泥:砂)。
共设置2组容量为6×24×2.5m3的泥浆池和两个4×6×2.5 m3的废浆池,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图。
泥浆池高于地面1.5m以上,容积为单幅地下连续墙施工所需泥浆量的1.5倍以上。
(3)集土坑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个可以各容纳三幅槽壁土方量的集土坑,挖出的泥砂,倒入集土坑沥干后外弃到指定地点,以免挖影响文明施工。
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1.3.2施工用电施工用电由市政电网接入施工场地,电缆沿围挡布置,穿越道路的部分预埋钢管。
地下连续墙配置两台315KVA变压器,沿基坑方向位置上设置两个总配电箱。
施工照明用电单独从变压器上接出,沿围挡布置。
1.3.3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生活饮用水,接入施工现场内沿围挡布置,分别通向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
施工区水管沿车站平行布置,每间隔50m设置一个外接管阀门。
施工现场用水采用软管从外接阀门接出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1.3.4机械设备投入本工程现场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1.3.5材料检验根据天津市地铁工程管理和施工管理程序,所有材料按检验、确认、报批程序经报审合格后方可使用。
进场材料要有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生产许可证。
报检材料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
原材料进场试验采用业主指定实验室进行。
采用的商品混凝土现已招标结束。
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已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
1.3.6 劳动力计划我项目部配备项目经理(兼书记)、副经理2名、副书记1名、总工1名、副总工2名。
分别负责两盾构区间及津赤路站的施工,项目部下设七部一室(工程部、测量部、机电部、安质部、物资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办公室),工程部下设试验室。
地下连续墙施工人员在开工之日起全部投入现场施工,在无特殊条件下24小时连续施工。
每个施工作业面施工人员分二班作业,以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完成,具体人员安排如下:施工组织机构第二章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2.1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本工程地下连续墙采用“地下连续墙液压抓斗”工法。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见下图: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框图2.2 测量放样2.2.1定位、定标控制点a.根据业主提供的交桩记录和各桩点,进行复核测量,经复核无误后,填写接桩记录。
b.在施工场地利于保护和放样的地方设置地面导线点,根据平面交接桩记录,采用全站仪将控制点引入场地内,测出地面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c.根据高程交接桩记录,采用水准仪将高程引入施工场内,在场地内均匀设5个高程控制点。
d.所设控制点均应距基坑50m以外,减小施工时对控制点的影响。
控制点经复核无误后,上报监理、业主、总测单位复核,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
e.由于施工时会对控制点桩位产生影响,对正在使用的点应每10天复核一次,当点位变化超过允许误差后,应对桩位进行调整,并报监理复核。
2.2.2导墙测量放样方法a.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计算出地下连续墙中心线角点坐标,计算成果经内部复核无误后,采用地面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放样出地下连续墙角点,并立即做好护桩。
报监理、业主、总测单位进行复核。
b.根据设备性能,为确保主体结构的净尺寸符合要求,导墙中心轴线按设计要求外放110mm。
c.在导墙沟槽开挖结束后,立即将中心线引入沟槽下,以控制钢筋及模板施工,确保导墙中心线的正确无误。
d.在导墙砼浇注前,检查地连墙轴线角点坐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导墙顶面标高放样于模板面上,以控制导墙顶面标高。
e.导墙模板拆除后,检查导墙的中心线和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f.导墙施工结束后,立即在导墙顶面作出分幅线,以确保钢筋笼就位的位置准确。
2.2.3钢筋笼标高控制在钢筋笼下放到位后,为确保预埋件的标高,应立即用水准仪测量钢筋笼的笼顶标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笼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3 导墙施工2.3.1导墙施工顺序根据放样成果开挖沟槽、绑扎钢筋、支模、最后浇注导墙砼。
2.3.2导墙形式的确定标准导墙断面采用“┒┎”形现浇钢筋砼,强度等级为C25,导墙翼面宽度0.8m,墙厚0.2m,墙深 1.5m,墙趾座落于原状土上。
如填土较厚,可采用置换土的方法进行夯实加固。
导墙顶面高出地面0.2m,防止周围的散水流入槽段内。
导墙的净距按照《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的要求大于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宽度40mm。
2.3.3导墙沟槽开挖a.导墙开挖前根据测量放样成果、地下连续墙的厚度,实地放样出导墙的开挖宽度。
导墙断面图b.导墙分段施工,分段长度根据模板长度和规范要求,一般控制在30~50 m,并不得与地下连续墙的分幅线重合。
c.导墙沟槽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侧面为人工修整,塌方或开挖过宽的地方可砌筑砖墙作为外模。
d.导墙必须筑于坚实的土层上。
经现场调查,津赤路车站范围内有废弃泥浆坑,本标段部分地下连续墙座落于此废泥浆坑中,因此对废泥浆区域需补堪进行专项处理,以保证导墙的稳定性。
2.3.4导墙的钢筋砼施工a.导墙沟槽开挖后立即将导墙中心线引至沟槽中,将预先用方木制作好的底撑放入槽内并调整至设计位置。
b.导墙钢筋用Ф12螺纹钢,施工时单层双向布置,钢筋间距按200mm×200mm 排列,水平钢筋置于内侧并连接成整体,钢筋施工结束并经“三检”合格,报请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c.为确保导墙施工质量,导墙侧墙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在施工前先检查其平整度。
模板加固采用100×100mm方木加钢管支撑加固,支撑的间距不大于1m,模板应加固牢固,并保证符合设计要求,经验收按程序得到监理批准后后方可进行砼浇注。
d.商品砼采用料斗运浇,两边对称交替下料,利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间距为300mm左右,棒棒交圈。
导墙施工时如发生走模,应立即停止砼的浇注,重新加固模板,并纠到设计位置后,方可继续进行浇注。
2.3.5导墙模板拆除a.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方可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检查导墙的施工质量,如不合格及时处理补救,并召集相关人员分析讨论事故发生原因,制定出相应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模板拆除后立即架设100×100mm木支撑,支撑上下各一道,呈梅花型布置,纵向间距0.5m,横向间距 2.0m。
经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回填,防止导墙内挤。
同时在导墙顶翼面上用红油漆作好分幅线并标上幅号。
2.3.6导墙转角处理因成槽机的抓斗呈圆弧形,抓斗的宽度为2.7m,同时由于分幅槽宽等原因,为保证地下连续墙成槽时能顺利进行以及转角断面完整,转角处导墙需沿轴线外放不小于0.3m。
2.3.7导墙验收标准导墙质量验收标准执行《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1999)。
2.4泥浆配置和管理2.4.1泥浆循环池容量计算(1)泥浆池容量设计(以每一台成槽机挖6m一幅厚0.8m槽段设计)该工程地下墙的标准槽段挖土量:V1=6×29.5×0.8=141.6m3新浆储备量V2= V1×80%=113.3m3泥浆循环再生处理池容量V3= V1×1.5=212.4 m3砼灌注产生废浆量V4= 6×5×0.8=24 m3泥浆池总容量V=V3+ V4=236.4 m3(2)泥浆池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泥浆池方量及特殊地段须加大泥浆用量,共设计两个容量为6×24×2.5 m3及形式相同的泥浆池来满足两台成槽机成槽施工的需要。
泥浆池详见构造图。
2.4.2泥浆配合比根据在天津地区施工经验,为满足施工地质要求,采用优良的膨润土、纯碱、高纯度的CMC和生活用水作原料,通过清浆冲拌和混合搅拌二次拌合而成。
a.施工理论配合比泥浆材料用量(kg):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据试验槽段及实际情况再适当调整。
b.每一批原材料进场,先经过现场取样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业主指定的试验室试配,检验其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后由试验室出具配比单进行泥浆现场拌制。
c.在施工中定期对泥浆的指标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泥浆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2.4.3泥浆制备泥浆制作所用原料符合技术性能要求,制备时符合制备的配合比。
每个泥浆池的泥浆搅拌采用2台2J-400A型高速回转式搅拌机。
制浆添加顺序为:具体配制细节:先配制CMC溶液静置5小时,按配合比在搅拌筒内加水,加膨润土,搅拌3分钟后,再加入CMC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