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肾活血化瘀验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补肾活血化瘀验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补肾活血化瘀验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瘀验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补肾活血化瘀验方水煎剂加脑复康口服,对照组予脑复康口服。

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mmse评分、中医智能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

结论:补肾活血化瘀验方水煎剂加脑复康口服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vad)补肾活血化瘀智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56-02
血管性痴呆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呆病”、“文痴”、“健忘”范畴。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

本文认为髓海不足、气滞血瘀为多数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

据此确立“补肾活血化瘀法”并组方,并探讨补肾活血化瘀验方改善中医症候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自于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符合dsm-iv
中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者,中医肾虚髓减、气滞血瘀的证候诊断标准者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病程为1.89±0.65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病程1.68±0.63年,
两组在性别、病程、病情类型以及病情程度上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脑复康进行治疗,每次3粒(每粒0.4克),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化瘀验方水煎剂(出自四川省中医医院名中医李应昆教授验方,处方为:胶股兰15g、枸杞12g、灵芝9g、水蛭12g、川芎12g、五味子9g),每日一剂,每次 1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均以连续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患者停用对本试验有影响的药物,如对血小板功能、血管舒缩功能及智能有影响的药物;高血压、糖尿病者可继续服用降压、降糖药。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mmse评分、中医智能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

详见表1。

3讨论
中医无血管性痴呆的病名,vad属中医“呆病”、“文痴”、“健忘”、“癫狂”等范畴。

血管性痴呆多发生于中风后,且痴呆的发生与原发中风病关系密切,二者呈正相关。

中风之根本病机为肝肾阴虚,久病肾精更虚。

本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又肾藏精,肾中精气充盛,则髓海得满,因“脑为髓之海”,故脑有所养。

反之,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云:“神呆等,乃
本为肾之阴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脑,久之则脑髓消”。

中医素有:“老人多瘀”、“久病必瘀”、“虚久致瘀”之说,说明老年五脏虚衰与瘀血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肾精亏虚则阴虚阳亢,虚火灼津,血行涩滞为瘀;肾精亏虚则元阳不足,推动无力,血行缓慢而瘀滞,正如《医林改错》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又精血同源,精血互化,血虚则脉络不充,血行不畅,涩而为瘀。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云:“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

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

”指出体内瘀血日久,可致人“喜忘”。

指出气滞血瘀所致神志、认知障碍。

瘀血闭阻脑络,损伤脑髓,原神失聪、灵机失用而发为痴呆。

其治疗宜补益精髓,通经活络。

补肾活血化瘀验方诸药合用,味苦坚阴,味酸敛阴,辛味能行能散血中之瘀;寒温有节,无凝血燥血之弊;甘润和缓,制苦辛之过,防伤阴耗气。

综观全方,药物配伍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谨守髓海不足(肾虚髓减)、气滞血瘀的病机。

如此,髓海充盛、气血调和,经脉通畅,脑髓得以濡养。

参考文献
[1]田金洲. 血管性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6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