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学前儿童各组织、器官和系统都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
2.运动系统:骨、骨连接(活动的支点)、骨骼肌3个部分组成。
3.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4.骨骼的组成: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5.骨的基本构造:骨由骨质、骨髓、骨膜3个组成部分。
6.学前儿童时期全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转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7.骺软骨位于骨干和骨骺之间,成年后,骺软骨骨化,人体就不再长高。
8.骨的成分:有机物质(1/2)、无机盐类(1/2)。
9.骨的连接方式:直接连接、间接连接。
10.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随意肌)、平滑肌、心肌。
11.骨中有机物相对校对、骨硬度较小、韧性强、骨膜较厚。
折而不断:“青枝骨折”12.前囱位于颅顶中央1—1.5岁闭合。
后囱在4个月前闭合。
早闭多见于头部畸形,晚闭是因为缺钙引起的。
13.婴儿时期脊柱的4个生理性弯曲已经出现。
14.学前儿童的关节窝较浅,关节的伸展幅度和活动比成人大的多,牢固性比较差。
15.学前儿童的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少,而水分含量较多。
16.呼吸系统:鼻、咽、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下呼吸道)、肺。
17.咽和消化道公用一个肌性管道———咽鼓管。
18.吞咽动作时,喉上提,会厌软骨就会遮盖喉口,防止食物颗粒进入气管。
19.左肺窄长,分为二叶,右肺宽短,分为三叶。
20.鼻腔缺少鼻毛。
21.学前儿童鼻泪管较短。
22.咽鼓管教宽、短、平、上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发生中耳炎。
23.呼吸运动特点:呼吸频率比较快。
儿童年龄越小,呼吸节律性越差。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24.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淋巴系统。
25.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双重支配。
26.血管:动脉、静脉(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
27.年龄越小,血液量与比重的比例越大。
年龄越小,心脏射血能力越差,心率越快。
28.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中性粒细胞较少。
29.扁桃体在4——10岁防御机能最强,此阶段扁桃体也容易出现炎症。
30.机体发热时,要卧床休息。
因为心脏的收缩频率会相应增加,容易疲倦。
31.睾丸:分泌雄激素。
卵巢:分泌雌激素。
32.机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治疗不及时,易并发小儿急性肾炎。
33.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全,会出现尿床。
34.尿道短会发生尿路感染。
35.生殖系统在10岁前保持在幼稚状态。
36.从前往后擦屁股。
37.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叫激素,直接被释放到血液或者淋巴液中。
38.甲状腺是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
39.“克汀病”又叫“呆小症”。
40.生长激素能加速细胞的分裂和组织生长,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生长,使人体长高。
41.胸腺对机体免疫有重要作用。
42.碘缺乏地区,学前儿童应适量补碘(从膳食中提供为主)。
43.正常睡眠状态下,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占全天分泌量的70%以上,所以有“小儿长个在夜间”的说法。
44.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45.出生后胸腺发育较快,到青春期达到高峰。
46.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47.机体的免疫方式: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细胞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体内屏障)、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
专一性。
)。
48.受精后第6周称胚胎(主要器官已经分化完成)。
第7周称胎儿。
28天新生儿。
49.新生儿颈部很短,颈部肌肉力量很小,头大而沉,所以抬不起头来。
50.最容易发生脱节的部位是肘关节。
当肘关节处于伸直位,被猛力牵拉会发生“牵拉肘”。
51.生后3——5天可出现生理性水肿。
52.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胎记”。
53.腹式呼吸:肋骨的前、后端几乎在一个水平面上。
54.正常的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为40次左右,呼吸的快慢也不均匀。
55.新生儿全身血液总量约为300毫升,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较少。
56.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品。
57.新生儿的唾液腺还未充分发育,唾液分泌量少,口腔较干燥。
58.喷门松,幽门紧,所以在吃饱后容易漾奶。
59.出生后12小时内排出胎便。
60.如出生后,一侧或者两侧睾丸未降到阴囊内,停留在腹腔中,称为隐睾丸。
隐睾丸在未满一岁时仍有自然下降的可能。
包皮与阴茎头之间常有粘连而不能上翻,称为生理性包茎。
61.免疫球蛋白G可以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免疫球蛋白A在母乳中得到。
62.新生儿神经细胞的结构中,树突的突起短而数量少,轴突还没有长出髓鞘。
大题:1.骨的发育特点:A.骨骼不断生长 B.腕骨没钙化好C.盆骨还没长结实D.骨头较软,不良的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2.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A.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姿势B.合理地锻炼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C.衣服结构合理,宽松适度D.营养供给要合理3.呼吸器官的特点:A.鼻腔狭窄,感染时易堵塞。
B.咽、喉感染,会影响呼吸和发声C.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4.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A.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B.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C.咳嗽或者打喷嚏时要注意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面对他人D.不蒙头睡觉,保证呼吸道新鲜的空气E.不要挖鼻孔,防止鼻粘膜受损,避免感染5.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A.口腔(牙齿、舌、唾液腺)B.胃C.肠D.肝脏(分泌胆汁)6.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健:A.保护牙齿B.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C.饭前饭后禁止剧烈运动D.培养学前儿童定时排便的习惯7.学龄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A.脑发育迅速B.中枢神经的发育C.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不平衡D.植物性神经的发育特点8.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A.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B.保证学前儿童充足的睡眠C.加强营养的供给D.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E.认真开展体育锻炼。
9.皮肤的生理功能:A.保护作用B.感受外界刺激C.分泌和排泄D.调节体温。
10.学前儿童皮肤的生长发育特点:A.皮肤保护机能差,容易感染和受损。
B.皮肤保暖性能差,体温不稳定。
11.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A.“生理性远视”6岁左右可发育为正常状态。
B.儿童眼镜的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能力强,使晶状体曲度过大,造成“近视眼”。
12.学前儿童视觉器官的保健:A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用眼习惯。
B.营造良好的室内采光条件。
C.保持眼镜清洁卫生。
D.定期检查视力。
E.预防眼外伤。
13.预防中耳炎:要教会孩子在感冒时清理鼻腔过多分泌物的正确方法,以免鼻腔分泌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一旦污水进入外耳道,要及时清理,否则易引起外耳道感染或中耳炎。
14.骨骼柔软、肌肉乏力的原因:A.软骨较多。
B.囱门没闭合。
C.脊柱的支撑能力差。
D.肌肉力量小(新生儿四肢屈肌的力量大于伸肌的力量,所以四肢常蜷曲。
胎儿在子宫内是一种曲膝、曲髋关节的姿势,如果把下肢强制性拉直,并用襁褓包扎固定,会造成髋关节脱臼。
包裹后最好松而不散,使下肢呈自然“蛙式”。
“罗圈腿”与捆不捆没关系,是患佝偻病。
)15.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A.生长发育按一定的顺序进行B.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不同时期发育速度又有差异C.个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在不同时期速度快慢不一D.生长发育状况明显存在着个体性差异第二章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稳定,性格特征良好行为统一协调2.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前兆。
3.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可将孩子分为难养型和易养型。
4.剧烈持久的心理冲突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5.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地作用。
6.心理障碍含义: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间内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
7.儿童焦虑症含义:是在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种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这种恐惧与不安无具体的指向性。
8.儿童焦虑症的原因: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环境适应不良。
9.恐怖症含义:是指对某些物体某些特殊环境,明知对自己不存在真实的危险却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惧心理,常伴有焦虑情绪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以及回避行为。
但是程度轻时间短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是与恐怖症范畴。
比如黑暗,动物,登高的恐惧。
10.儿童恐怖症宜做综合治疗,原则上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11.儿童抑郁症含义:属于儿童情感性障碍范畴,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异常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
12.失败活动过强过频时,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进而可产生感情绝望和抑郁症。
13.夜惊症状:可持续一到十分钟发作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夜惊可自行消失。
原因:a.大脑发育不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层细胞发育得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对孩子睡眠都会有一定影响。
这是孩子生理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夜惊具有一时性b.心理因素所致c.病理因素d.睡眠环境不良预防措施:a.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睡眠卫生b.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惊吓孩子c.白天适度控制孩子的活动量d.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14.梦魇多见于3~7岁的儿童。
解除各种诱发梦魇的因素之后,一般不会再频频发作,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梦魇的发作也会自然减少或停止。
15.幼儿梦游症较为常见,往往伴有夜间遗尿。
16.儿童睡眠障碍类型:夜惊,梦魇,梦游症,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难等表现:睡眠时经常翻动、无故哭闹、磨牙、说梦话。
有的幼儿不愿上床睡觉,或迟迟不能入睡浅睡或早醒。
主要原因:躯体疾病、饥饿、口渴或过饱、养育方式不当、睡眠习惯不良,或其他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致。
矫正:须在了解睡眠障碍的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策。
如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定睡觉时间,避免睡前任意兴奋活动或看惊恐的电视节目,减少心理负担。
17.问题行为包括社会行为,不良习惯,生理心理发展问题。
在幼儿期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一般儿童都有一些问题行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18攻击性行为的原因:生物原因,家庭原因,环境原因。
对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对孩子攻击性行为“冷处理”,引导孩子进行移情换位,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善用“转移注意”法,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19.说谎原因:认知能力差,为了逃避某些事情,为了引起注意,模仿。
20.强迫症含义:是一种反复出现、无法摆脱而毫无意义的观念、情绪或行为。
并且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余强迫观念。
21.对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帮助矫正。
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22.多动症含义:是一种以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问题行为。
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注意缺陷障碍。
矫治:行为治疗,培养儿童有规律地生活和规范行为,药物治疗。
23.社交退缩含义:是害羞的结果和较为严重的体现形式。
矫治:创造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及早参与集体生活,增加对消除儿童害羞和社交退缩的指导,有效运用校正技术(行为矫正技术,游戏治疗,经验性矫正技术是矫正儿童社交退缩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