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
随访:
消毒穿刺部位,无菌纱布覆盖。尽管目前 普遍认为穿刺后应卧床休息,但是卧床休 息并不能减少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侧卧位,其背部和床面垂直,屈髋抱 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以利进针。
2.定穿刺点:通常选用腰椎3~4间隙,并做好 标记。
3.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打开穿刺 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 孔巾。
适应证
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6.鞘内给药。 7.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
以缓解症状
禁忌证
1.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 病变。
并发症
肥胖患者穿刺比较困难,对操作者来讲,是一个挑战, 这是因为比较难以进行体表标志定位。骨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后凸畸形,既往接受过腰椎手 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等,均可使腰椎穿刺术难度增 加。对于上述患者,有必要与麻醉医生或者介入科医 生协商,这样可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并发症
腰椎穿刺的并发症包括:脑疝、心肺功能不全、穿刺 部位或牵涉痛、头痛、出血、感染、蛛网膜下腔表皮 样囊肿、脑脊液漏
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头痛,在操作的48小时内,头痛的 发生率约为36.5%,头痛发生的原因:脑脊液由穿刺 点部位泄露,并且泄露速度超过了脑脊液的产生速度, 头痛发生的机会与穿刺针头的大小密切相关5。
并发症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疝,这是由于脑室与脊髓管产生 较大梯度的压力差所致,此种压力梯度可以由于腰穿 而增加,并最终导致脑干疝,对于存在产生脑疝风险 的患者,可以通过细致的询问病史及神经系统体检进 行识别。如果一直怀疑存在脑疝的可能,进行颅部 CT扫描可能有帮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影像 学资料不能帮助判别脑脊液压力。而且,CT并非对 所有患者都是必须的检查,因为进行CT扫描将延缓 诊断及治疗。
定义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鉴于其禁忌症、 相关的解剖结构,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 操作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尽管穿刺的并发症比较 少见,但是这些并发症是潜在的,有时甚至会威胁患者 生命。操作者要真正掌握腰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
技术,这样可以最低限度的降低穿刺的风险。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准备工作
术前向病人或家属说明穿刺目的取得配合
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器械准备:腰椎穿刺包、手套、闭式测压表或玻 璃测压管、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2 %利多卡因),需作培养者,备培养基。商用腰 椎盘包括必要的设备,包括:带针芯的穿刺针, 消毒剂,洞巾,样本管,测压管。最好采用22号 针头,因为小针孔会减少脑脊液泄露的危险。通 常情况下,婴幼儿应用长度为1.5英寸(3.8厘米) 的穿刺针,儿童采用2.5英寸(6.3厘米),成人 采用3.5英寸(8.9厘米)。
腰椎穿刺术:
如果体位正确,穿刺针应该可以正确通过皮肤、皮下组织、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包括内部的脊椎 静脉丛)、硬脊膜、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此腔隙 有马尾神经通过)。当穿刺针通过黄韧带时,会有明显的 落空感,当出现落空感后,将针芯撤回2mm,允许脑脊液 流出,如果穿刺过程不成功再次进针。一旦穿刺针进 入到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将流出。如果腰椎穿刺造成创伤, 脑脊液可能有淡淡的血色,再次收集脑脊液时,脑脊液不 会再出现血色,除非血液来源于蛛网膜下腔。如果脑脊液 流出缓慢,操作者可以转动穿刺针90度,这是因为神经根 可能与穿刺针斜面贴的比较紧密。
并发症
对于具有出血素质的患者,腰穿时更容易 出现出血,出血将导致脊髓受压,对于凝 血障碍的程度及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目 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需要临床上进行判 别。
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表皮囊肿的形成是由于在穿刺 过程中,将皮肤带进了蛛网膜下腔,在穿 刺过程中通过使用带有针芯的穿刺针可以 避免出现蛛网膜下腔囊肿。
脑脊液压力测定:
仅当患者取侧卧位时,才可以测定脑脊液 压力。连接测压管与穿刺针,应在采集脑 脊液标本前进行测压,在测压管中脑脊液 平面不再上升时读数,测压时可能会看到 压力平面随心脏或呼吸运动而波动。
标本采集:
脑脊液自动流至样本管内;在采样过程中, 不能采取抽取方式,因为即使少量的负压 也会导致出血。采取的脑脊液量应尽量少 (一般为3~4ml)。也可从测压管采集脑 脊液,将测压管患者端闭合,将脑脊液流 至采集管中。收集到足够的脑脊液后,将 针芯归位,拔出穿刺针。
4.在穿刺点用2%的普鲁卡因做局部麻醉。
操作方法
5.术者用左手拇指尖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的皮 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 针垂直于脊背平面或略向头端倾斜并缓慢推进, 当感到阻力突然减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再进 少许即可。成人进针深度4~6cm。
操作方法
6.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滴出。接测压 管,让病人双腿慢慢伸直,可见脑脊液在 测压管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 取下测压管,用无菌试管接脑脊液2~4ml, 送化验室检查。
看图
体位标记
体表标记: 在双侧髂嵴最高点,画一条可视连接线,
与腰部中线交点,大约为L4棘突。在L3与 L4,或L4与L5之间进针,因为上述棘突 间隙低于脊髓的末端。在进行皮肤消毒或 准备局麻前,应该在穿刺点部位做记号, 因为消毒后可能会使记号消失。可以使用 皮肤记号笔标注正确的穿刺部位。
2.针头刺入皮下组织后进针要缓慢,以免用力 过猛时刺伤马尾神经或血管,以致产生下肢疼痛 或使脑脊液混人血液影响结果的判断。
注意事项
3、穿刺时病人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 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手术,并作相 应处理。
4、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同量脑脊液, 然后再注入药物。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时要预先降 颅压,且要小心操作,不宜将针芯全部拔 出。
体位
腰穿前,应该确定患者是取侧卧位还是坐 位。最好选择侧卧位,目的是可以获得准 确的进针路径及减少腰穿后的头痛。如果 患者不能够自动配合体位,可以取左侧卧 位、右侧卧位或者垂直位。一旦确定体位 后,应该指示患者背部屈曲,像胎儿或者 弯成“猫”形,尽量暴露棘突间隙。坐位 时,腰椎应该与床垂直;当取侧卧位时, 腰椎应该与床平行。
术前准备
当带好手套后,使用正确的消毒剂消毒皮 肤,使用聚维酮碘或者氯已定溶液,沿穿 刺点为中心做环形消毒,并相应扩大消毒 区域,之后采用无菌洞巾覆盖操作区。
镇静与麻醉
腰椎穿刺术是一个疼痛和焦虑激发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采用局麻即可。在消毒皮肤 前,操作者可以使用局麻膏。当皮肤消毒 及铺洞巾后,局麻药膏可以渗透至皮下。 也可以使用全身性镇痛药或者止痛药。
操作方法
7.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以碘 酒消毒后盖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毕,嘱去枕平卧4~6小时。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凡疑有颅内压增高者必须 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 者,禁忌穿刺。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 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 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腰椎穿刺术:
一旦确定穿刺部位后,开始进针,针芯固定到位, 进针点为确定穿刺点下部棘突的上缘,向头部偏 斜15度角,好像是对准肚脐的方向。最近的数据 显示:采用“铅笔尖”样的细针穿刺可以降低术 后疼痛的风险,这是由于细针可以减少对硬脊膜 囊的切断伤,从而可以减少脑脊液的渗漏。一般 情况下,采用斜面针进行穿刺,斜面针应处于矢 状位(前后位),目的是减少对硬脊膜的切断左 右,仅仅会出现较少的渗漏作用,穿刺针应与棘 突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