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卷

宝坻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枃,具有重大意义。

1.国家在河北省新建雄安新区的首要目的是A.平衡京津冀区域发展 B.提高河北省城市化水平C.减轻首都人口压力 D.吸引国内外投资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8年春节期间,参与收发微信红包总人数达6.88亿,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同比增长15%。

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影响图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的首要因素是A. 收入水平B. 人口迁移C. 人口素质D. 通信技术3.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一线城市的农民工、城市白领等打工人员回流农村的现象。

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人口回流流出规模最大的省区可能是A. 北京B. 湖南C. 广东D. 四川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4.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A. 工业区B. 中心商务区C. 住宅区D. 文化教育区读甲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5-6小题。

5.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 ①B. ②C. ③D. ④6.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 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 ④时人口数量达最小值下图是天津市2006年-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由图中信息可推断天津A. 2008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最低,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状况B. 2014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最高,且劳动适龄人口数达到最多C.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无直接关联性D.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速度越来越快8.我国现已全面实施“二胎”的生育政策,该政策对天津市近期产生的影响是A.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将增加,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B. 城市新生人口迅速增加,加剧城市资源环境压力C.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会得到遏制D.影响城市劳动力的职业结构北京市2016年常住外来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5.1万人,这是18年来首次出现常住外来人口减少的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影响2016年北京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B.交通C.政策D. 环境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10~11题。

1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1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通过智能电网数据实时了解一个城市每个功能区的用电负荷曲线,可以推断其用地性质。

下图为一个城市某功能区块的某日用电负荷曲线,完成12题。

12.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A. 用地性质B. 人口密度C. 产业分布D. 建筑密度13. 西欧、北美东部、东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这表明有利于人口集中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森林草原广布③沿海地势低平④气温适宜降水适中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

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 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 a曲线B. b曲线C. c曲线D. d曲线15. 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 住宅区B. 工业区C. 商业区D. 文化区16.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食物。

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土壤D. 植被17.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

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①和④D. ③和④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土地利用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完成下列各题。

18.甲地房价较周边地区高,其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A. 环境优美B. 交通便捷C. 商业发达D. 地势较高19.位于乙地的钢铁厂,其布局的有利条件是A. 交通便利B. 科技发达C. 矿产资源丰富D. 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20.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某地区人口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A. 科技水平B. 自然资源C. 开放程度D. 消费水平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2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2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B.乙C.丙D.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读我国部分省市某年城乡老龄人口比重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农村和城镇老龄人口比重接近的东部省级行政区是A.北京 B.辽宁 C.内蒙古 D.江苏24.贵州、甘肃、四川等省的农村和城镇老龄人口比重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出生率 B.死亡率 C.人口迁移 D.生态环境读某国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贫困率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25.有关该国的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A. 进入逆城市化,人口流向农村B. 农业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完备C. 城市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D. 属虚假城市化,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据此并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A. 矿产资源丰富B. 文化教育发达C. 土壤盐渍化D. 老龄化27.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 自然环境B. 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 战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据此回答28~29题。

28.美国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29.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筑有围墙B.园林忌直求曲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D.建筑物线条简洁30.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历史因素B. 经济因素C. 行政因素D. 社会因素右图表示某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布局比较合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该城市盛行风为( )A. 西南风B. 东北风C. 西北风D. 东南风2017年,我国大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均有所增加,其中广东是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

安徽省因外出人口回流,人口增量全国排名第三。

相反,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常住人口因人口控制和疏解出现负增长。

下表为2017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量排名统计表。

据此完成32-33题。

32. 安徽省外出人口回流,反映了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B.农村投资环境改善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D.城市产业向外转移33. 广东人口流入最多,增量排名第一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扩大环境人口容量B.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增加公共设施负担D.提高当地人均收入水平34. 纽约帝国大厦等美国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A. 市区中心B. 市区边缘C. 河流两岸D. 郊区35.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B. 城市发展历史短暂C. 城市环保意识强烈D. 城市中心地价便宜二、综合题(共30分)3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人口净迁移率是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和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平均人口数之比,其中正值反映人口净迁入,负值反映人口净迁出。

材料二:图14为中国2005~20l0年省域人口净迁移率分布图。

(1)甲、乙两省区人口净迁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2)分析甲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原因。

(6分)(3)说出丙省人口净迁移对当地的影响。

(6分)37.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15),回答问题。

(14分)(1)分析商业区、居住区布局的合理性。

(6分)(2)说明文教区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4分)(3)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2分)当你来的一座城市,能直观看到的城市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

(2分)宝坻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5: CBCBC 6-10: CCDCC 11-15: BACDC16-20:BBBDB 21-25: DADCD 26-30:CCCDD31-35: ABCAB二、综合题(共30分)36.(1)(共16分)甲地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务工和经商(2分);乙地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影响吸引人口迁入(2分)。

(2)(共6分)经济发达(2分);科技水平高(2分);对外开放程度高(2分);水资源等资源丰富(2分);人口受教育水平高,节约意识好(2分)。

(答出3条,得6分)(3)(共4分)有利影响: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利于提高经济收入;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2分)不利影响:人才和劳动力的外流;留守儿童问题(2分)。

37. (共14分)(1)(共6分)商业区集中分布在城中心,规模大、功能强、辐射范围较广(2分);住宅区靠近商业区,方便生活;又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好;远离海岸,避免海洋灾害(4分)。

(2)(共4分)文教区分散于住宅区之间。

满足人们开展文教活动的需求。

(4分)(3)(共4分)耕地减少或用地紧张(2分);城市建筑(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