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轮廓模糊的星云 D.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世界杯的赛程表完成2--4题
2.2014年世界杯的决赛场地在里约热内卢(西3区)的马拉卡纳大球场举行,此时,当地的区时是()
A.14日11点 B.14日5点C.13日16点 D.14日16点3.世界杯半决赛和决赛进行期间,我国()
A.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 B.气候正处于高温少雨期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 D.北京昼短夜长
4.世界杯半决赛和决赛进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
B.俄罗斯的北冰洋港口的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也是因受暖流的影响C.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暖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D.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沿海地方,一月份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英国伦敦的气温低得多,也是洋流影响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7 .成因与乙处地质构造相符的山地是()
A.华山
B.泰山
C.庐山
D.喜马拉雅山
8.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非地带性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9.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
来自太阳的外部力量激荡着江河湖海,运筹出风云变幻;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演绎着褶皱断层,营造出高山深壑。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地形、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喀斯特地貌
C.恒河三角洲 D.风蚀蘑菇
11.使“背斜成谷”的主要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侵蚀作用
座位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1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直接利用遥感技术的有()
①划分植物类型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就其根源而言是()
A.人口问题 B.粮食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14.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15.结合我国东部地带的资金、科技实力和中西部地带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今后可逐步由东向西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A.技术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 C.知识密集型 D.劳动力密集型16.我国东南沿海台风多发的季节是()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冬季和春季17.许多城市在近郊都有鲜奶厂,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市场
18.看右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西起轮南油气田,全程4167千米,该工程的终点站是()
A.南京
B.杭州
C.上海
D.宁波
19.图中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是()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水电
20.湿地常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
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A.森林
B.草地
C.海洋
D.沼泽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哈密瓜、香梨等特色瓜果驰名中外。
据此完成21--23题。
21.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光热充足
B. 民族众多
C. 科技发达
D. 土壤肥沃
22.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市场
B.土壤
C. 气候
D. 水源23.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
C.利用光热资源,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D.提高土壤肥力,大力植树种草
24.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无干旱地区,北方无湿润地区
B.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
C.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D.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25.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 B.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C.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D.乡村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26.下列货物运输与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对应最合理的是()
A.50万吨煤炭从山西运往天津——水路运输
B.从被北京运往美洲海地的救援物资——航空运输
C.北京郊区水库的活鱼运往城内市场——铁路运输
D.20万吨粮食从大连运往广州——公路运输
27.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28.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其有利影响是()A.加快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C.转移和扩散污染 D.减少就业机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某些产业出现了向国外转移的趋势,并持续至今。
据此完成29——30题。
29.日本汽车制造业到我国办厂,主要是因为我国
A.劳动力素质高
B.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基础设施齐全,技术力量先进
30.日本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大致是
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
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
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8分)
(l)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____半球,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呈____方向流动;罗马的气候特征为____ 。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 _、__ __。
北京时间为____ 时。
(3)图中弧线ABC表示晨昏线,其中代表昏线的是弧。
A地昼长为____小时。
32.下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读图回答。
(8分)
(l)D地受____ 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___ , C地区气流运动以____为主(上升或下沉)。
(2)近日将有____锋从A地过境,锋面过境后.A地气温怎样变化。
(3)此时,E地的风向为____风。
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地,原因是____
33.某中学社团在暑期进行网上模拟联合国亚欧非考察活动,下图表示该模拟考察的活动区域和路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座位
(1)③、⑤两地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形成两地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③~④~⑤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性。
(2分)(3)①地气候对其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4.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乙地地貌是__ ___,其形成原因是___
_____。
(3分)
(2)丁处地貌是___ _____,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 ___ _。
(2分)
(4)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称作____ ____循环。
目前,人类主要通过改变________ (填数码代号)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其中主要通过____ ____等方式来改变地表水的时间分配状况。
(3分)
35.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问题。
(8分)
(1)本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其中A地是平原。
B地是平原。
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2分)
(2)近年来,C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是。
(3)近年来,国家决定停止对A地区沼泽地的开垦,实施这一措施的生态意义是
③地⑤地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全年温和湿润
形成原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