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图1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生育率C.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近几年,山东、河北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为京津地区提供大量蔬菜。
据此回答3-5题3.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4.影响山东、河北大力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便利B.市场需求C.气候条件好D.土壤肥沃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
2011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D.水稻种植业7.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培育良种C.改良土壤D.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读图完成8~9题。
( )8.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B.炼铜、啤酒、制鞋C.汽车、造船、水泥D.炼铝、制糖、服装9.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沿海、东南亚建设电子装配厂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丰富B.接近市场C.原料丰富D.接近能源产地读苏北某开发区内企业招工信息表,回答10~11题。
10.该开发区的主要工业类型为( )A. 市场导向型B.技术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D. 劳动力导向型11.导致列表中企业聚集于同一开发区的原因不可能是( )A.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B. 降低生产成本C.政府的行政规划D.存在原料与产品上的联系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回答12~13题。
12.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B.明显过快C.发展比较合理D.明显滞后13.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加快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4. 下图反映1950年2010年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 )A.城市化水平低B. 城市人口净增加量少C.城市化速度快D. 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多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右图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B.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16.城中甲地为一钢铁厂,因城市发展需要,欲将钢铁厂迁往周边小城镇,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钢铁厂的是( )A.①B.②C.③D.④右图为某工业生产关联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上图中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玻璃厂B.砖瓦厂C.钢铁厂D.化工厂18.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减弱噪声B.减少酸雨C.保持水土D.绿化环境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A.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北方20.从X地到P地经过()A.东半球B.西半球C.东、西两半球D.南、北两半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A.250米B.239米C.200米D.300米22.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东南向西北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右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的地形剖面的是( )2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下图所示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差4小时。
据此回答25~26题。
25.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比例尺为1∶10000000B. 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C. 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D. 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26.从A点去B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从A点向东至B点B.从A点向西至B点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27~28题。
27.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B.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D.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28.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A.甲B.乙C.丙D.丁右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读图回答:29.人地关系中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体现在图中的A.①箭头中B.②箭头中C.③箭头中D.④箭头中30.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符合(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开性原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31.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 __ ,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 趋势。
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___ 过程。
(3分)(2)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_ ___城和_____ 区,有利于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2分)(3)单项选择:下列关于该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____ 。
(1分)A.老龄人口比例上升B.农村人口比重上升C.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D.人口密度减少(4)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_________ 。
(2分)(5)城市中心区比郊区气温______ (高或低),并分析原因:_________ 。
(2分)32.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图,乙图为包头市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简析内蒙古在包头建立重工业基地的自然资源优势。
(3分)(2)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包头西侧建立工业区(1954~1964年)的合理性。
(2分)(3)从资源和环境角度简析包头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2分)33.(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 34.读右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8分)(1) 乙在甲的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
(2)丙地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高、低、中)纬度,________(热量带)。
(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最短航线。
为什么?(4)写出丙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千米。
35.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去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
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
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2分)(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2分)(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
(1分)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2分)2016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D C B B C D D D A D D D C B D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D B B B C A B C B A C B A A B二、综合题(5小题,共40分)31、(10分)(1)扩大增长(上升) 城市化(2)卫星新(3)C (4)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用水方便(任答两点即可)(5)高城市中心区人口、工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排放大量热量。
32、(7分)(1)煤炭资源丰富,燃料充足;铁矿和稀土资源丰富,原料充足;临近河流,水资源较为充沛;(3分)各种资源组合好。
(2)位于最小风频的城区上风向;位于郊区;与主城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
(2分)(任答两点即可)(3)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水资源的缺乏;气候较为干旱,生态脆弱。
(2分)(任答两点即可)33、(8分)(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34、(8分)(1)西北东北(2)东中北温带(3)甲、乙都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段,距离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