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一、定义后发优势又称为次动优势、后发优势、先动劣势。

是指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动企业不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后发优势”这一概念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

首次明确界定和使用“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一词的,是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

格申克龙对l9世纪德国、意大利、俄国等欧洲较为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后指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是落后,工业化起步就越是缺乏历史的连续性,往往采取突变的方式,因此,一个国家在实行工业化的初始时期,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

“后发优势”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相对落后造成社会的紧状态(经济发展的承诺和停滞的现实之间的紧状态,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

二是替代性的广泛存在。

三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

此外,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

1.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可以利用这些差距,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的更快。

这就是所谓后发优势的主要容。

(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小凯教授商榷》)2.从理论上说,后发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资本后发优势(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技术后发优势(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是公共品)、制度后发优势、结构后发优势(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发展意识后发优势。

(胡汉昌、郭熙保:《后发优势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3.发展中国家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后发优势:技术引进优势(发展中国家通过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更快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制度创新优势、结构变动优势(发展中国家拥有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规模扩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价廉的有利条件)。

(简新华、许辉:《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后发劣势由经济学家沃森提出,华人经济学第一人小凯演讲时提出这一中文概念。

意思是说,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

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

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在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

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的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

特别是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

但是,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简单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既存在制度差距,也存在技术差距,技术模仿比较容易,制度模仿很困难,后发国家会从比较容易的技术模仿开始做起,把比较难的制度模仿放在后面。

这样,可以在短期加快经济发展,但是会助长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

“对后来者的诅咒(Curse To The Late Comer)”:通过技术模仿,落后国家可以在短期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部因素影响的后发劣势论:1.资本积累的后发劣势(循环累计因果关系)2.技术进步3.产业发展4.结构转换5.制度创新外部因素影响的后发劣势1.欧美现代化与“全盘西化轮”2.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失败与依附论的兴起3.东亚经济发展与依附发展论、世界体系轮4.全球化与全球化陷阱论二、原因分析后发优势1.技术引进优势这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大多数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由发达国家花费了巨大的投资和时间发明创造的,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被认为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溢出效用,这对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发展中国家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来重新研究和开发这些已经存在的科学技术,他们只要花费很小的成本和时间就可以把这些科学技术学来并运用于生产之中。

这一方面节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资源,另一方面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

2.制度创新优势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学习、效仿和借鉴发达多家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

一种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需要支付高额代价的不断试错的过程,经过反复、动荡、危机以至战争等等才能形成,而制度又是一种公共产品,一旦这种制度形成并行之有效,后来者就可以避免这种试错的高额代价,通过制度的移植、模仿和创新,节约经济发展的创新成本和时间成本,以相对较小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收益。

3.结构变动优势这是指发展中国家拥有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最初都是农业国都呈现出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发展的层次都比较低,都面临着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二元经济一元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从农业经济转为现代工业经济,最终实现工业化。

落后的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而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较高,把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到工业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生产率较快的增长。

4.规模扩优势这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规模扩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因素。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比较小,达到规模经济的情况比较少,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的作用大,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相对小,因此通过经济规模的扩大,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5.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力的后发优势一方面体现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另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的溢出效应,即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跳过漫长、曲折的中间阶段,直接进入知识的较高层次和较新阶段,从而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创造人力资本。

6、资本的后发优势这一优势主要是指资本报酬递减规律所产生的优势。

发达国家的资本丰富,而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要高于发达国家。

如果国际资本是自由流动的,那么资本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由此将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

后发劣势1.对后来者的诅咒,落后国家倾向技术模仿,不去触动既得利益,避免制度改革。

2.制度、宪政制度对现代国家兴起的重要性,而后进国家的政府不愿从市场中退出。

3.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专利制度和对私人剩余权利的保护无法受到投机型政府的重视。

4.短期工业化的成功会使人们忽视制度学习,长期会产生负面效应。

5.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政府与民争利,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裁判加球员,因此私人经济无法生长起来,国营企业效率越高,越不利长期经济发展。

6.政府对新兴行业的过度干预。

7.短期成功造成观念落后。

8.领导人对国家的发展方向的作用,领导人可能急功近利,想在几十年达到发达国家几百年的成果,因此适得其反。

9.恶化的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遏制(比如美国对中国,对80年代的日本)。

10.市场结构问题,目前国际市场形成专业化分工,发达国家占据微笑曲线两端,利润较高而发达国家大多从事附加值较低的活动,不利于技术进步。

11.公司部制度问题。

12.进入改革开放,中国仍有采取大推进工业化和模仿策略的很大余地,传统的自给自足行业的高收入比重表明在缺乏私人产权和市场条件下,仍有模仿发达国家劳动分工的有效模式。

但劳动分工网络日益复杂,随着分工的深化,这种策略长期代价大于短期收益。

这也可以说是后发劣势的一个原因。

三、理论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对于这些差距,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的更快。

——林毅夫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所谓“后发优势”,也常常被称作“落后得益”、“落后的优势”、“落后的有利性”等。

格申克龙对l9世纪德国、意大利、俄国等欧洲较为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一个工业化时期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工业化进程和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先进国家(如美国)显著不同。

”并且总结出了以下6点特征: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的起步就越缺乏联系性,而呈现出一种由制造业的高速成长所致的突然的大突进进程;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在其工业化进程中对大工厂和大企业的强调越明显;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就越强调生产资料而非消费资料的生产;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人们消费水平受到的压力就越沉重;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所需资本的动员和筹措越带有集权化和强制性特征;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中农业就越不能对工业提供市场支持,农业越受到抑制,经济发展就越相对缓慢。

格申克龙的理论:1.所谓的“替代性”的广泛存在后起国家由于缺乏某些工业化的前提国家,因此只能创造性地寻求相应的替代物,替代性的意义不仅在于资源条件上的可选择性和时间上的节约,更重要的在于使后起国家能够也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有别于先进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和不同发展模式。

2.后起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引进技术是国家高速发展工业化的首要因素,后起国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以节约科研费用和时间,把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方面去;资金的引进也可以解决后起国家工业化中资本严重短缺的问题。

3.后起国家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后发优势主要表现为后起国家在形成乃至设计工业化模式上的可选择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后发国家可以少走或者避免弯路,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较快进入工业化。

4.相对落后会造成社会的紧状态后起国家由于相对于发达国家较落后,便会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落后就要挨打,这在人类世界似乎永远要做为普遍法则而运行,因此,落后国家普遍提出要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要求。

后人发展:一、美国社会学家M•列维从现代化的角度将后发优势理论具体化。

列维认为后发优势有五点容:(1)后发国对现代化的认识要比先发国在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认识丰富得多。

(2)后发者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国成熟的计划、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3)后发国家可以跳越先发国家的一些必经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技术方面。

(4)由于先发国家的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阶段,可使后发国家对自己现代化前景有一定的预测。

(5)先发国家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发国提供帮助。

列维尤其提到资本积累问题。

认为先发式现代化过程是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因而对资本的需求也是逐步增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