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韩非子生平。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 韩非子生平。 成者, 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达成的 思想家。 思想家。 • 《韩非子》: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 韩非子》 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诸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先秦诸子散文-《孟子》
•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全书不仅记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 《孟子》艺术成就: 孟子》艺术成就: • 巧妙的论辩艺术 。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类比推 逻辑推理的方法, 往往欲擒故纵, 引人入彀。 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 ,引人入彀。 • 宏放、豪迈的文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宏放、豪迈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以善用比喻见长 。 • 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 精练简约、
先秦诸子散文
张亚宁
先秦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关注现实生活,表 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几乎无 所不包。但理论热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 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 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富于形 象性与抒情性。寓形于理、情理兼备,极 大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最具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 最具文学意味的, 言故事。 言故事。 • 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 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 内储说》 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 。《内储说》、《外 储说》 储说》 。 • 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 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 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 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 和人物。 庄子》中奇幻玄虚、 和人物。和《庄子》中奇幻玄虚、怪诞神奇的寓 言故事,风格截然不同。 言故事,风格截然不同。 • 《荀子》和《韩非子》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 荀子》 韩非子》的专题论文, 散文体制的定型。 散文体制的定型。专论体自此成为我国说理散文 的主要形式。 的主要形式。
先秦诸子散文-《老子》
• 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 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 区别于《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 态 (区别于《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 象隽永的语言 ) • 共81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合称 章 上篇称为《道经》 下篇称为《德经》 道德经》 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 妙的形而上学问题。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 妙的形而上学问题。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 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寻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 在探索宇宙原始, 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 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 世嫉俗的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练的哲理诗, 世嫉俗的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练的哲理诗,采 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 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以 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先秦诸子散文-《庄子》
• 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共33篇,分为内、 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 篇 分为内、 杂三个部分。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杂三个部分。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 出于庄子后学。 出于庄子后学。 •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又有所发展。体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又有所发展。 的人生。 天地与我并生, 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 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 为一。”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 入宇宙万物之间,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 入宇宙万物之间,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 无生死的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 无生死的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 •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 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Hale Waihona Puke 先秦诸子散文-《墨子》• 《墨子》中反映墨子的主要思想和代表其说理风 墨子》 格的是《尚贤》 尚同》 兼爱》 非攻》 格的是《尚贤》、《尚同》、《兼爱》、《非攻》 等10论。这些篇目的标题都概括了论述的中心思 论 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想。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不再是三言两语 的独白或对话。 的独白或对话。 • 尚未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大量的“子墨子曰”, 尚未摆脱语录体的影响,大量的“子墨子曰” 表明这些仍是墨子后学对墨子讲学之辞的记录。 表明这些仍是墨子后学对墨子讲学之辞的记录。 只是这些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 只是这些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因而就再不是语录的 简单联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 简单联缀,而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
先秦诸子散文-《荀子》
• 《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 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 各家的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会贯通, 各家的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会贯通, 自成一家。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自成一家。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 《荀子》以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 荀子》以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 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专题论文。 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专题论文。 其散文已经发展成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 其散文已经发展成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每 篇有一个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 篇有一个揭示全篇主旨的标题;篇中围绕中心论 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专论体。 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专论体。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记载孔子( 记载孔子(前551-前 - 479)及其弟子的言行, )及其弟子的言行, 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纂录而成。编辑成书 子纂录而成。 在战国初年。 在战国初年。 论语》 《论语》每篇标题取自 首章句中的两个字, 首章句中的两个字,各 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 顺序, 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 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也没有共同的主题。
先秦诸子散文-《孟子》
• 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 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 著。共7篇。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最重要的儒学 篇 该书反映了孔子以后, 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大师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 的思想和理论,千百年后,人们仍能清晰地感受 的思想和理论,千百年后, 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 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 的鲜活形象。 的鲜活形象。 • 《孟子》思想: 孟子》思想: • 仁政思想 • 性善说 • 强调道德修养 • 文艺见解 :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先秦诸子散文-《荀子》
• 荀子与孟子: 荀子与孟子: • 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仁 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 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 二人各执一端以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 二人各执一端以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 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 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 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 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 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 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 荀子间尚霸道。 荀子间尚霸道。
先秦诸子散文-《庄子》
• • • • • • • • • •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 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对现实黑暗的深刻批判 庄子的辩证思想 庄子》 《庄子》的艺术成就 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意出尘外的想象 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 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