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湖南邵阳县石齐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 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 )A.陶冶(zhì)_________ 伶仃(dīng)___________ 瑟(shè)缩___________ 苦心孤诣(yì)B.辍(chuò)学_________ 蹒(pán)跚______________ 浩瀚(hàn)_________ 猝(cù)不及防C.绚(xùn)丽___________ 冗(rǒng)长___________ 哽咽(yàn)___________ 乳臭(xiù)未干D.嘈(záo)杂_________ 诽(fěi)谤______________ 水浒(wǔ)_________ 如醉如痴(chī)2.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_________ )A.斩露头角粗糙俗不可奈 ___________ B.名正言顺滑稽________ 言简意赅C.戏谑________________ 含辛如苦名付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嘲笑________________ 消声匿迹________ 盛气临人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庸俗的作品总是让有品味的读者感到索然无味B.不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总是怨天尤人,是永远不会获得成功的。
C.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让观众望洋兴叹,掌声不断。
D.他的提示让我恍然大悟,很快就解答出了这道题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D.老师认真地听了我们的发言,并作了总结。
5. 选出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A.天上的云像一片白色的羽毛;B.南广河迈着轻盈的步子,向长江走来;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D.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人物通讯,表现了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愿做无名英雄;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C.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7. 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③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A.②①④③________ B.④①③②________________C.②④①③________________ D.②①③④二、名句名篇8. 默写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君子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3)万里赴戎机,,(《木兰诗》)(4),杨花愁杀渡江人。
《淮上与友人别》(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王勃用旷达的胸襟开创了赠别诗的新境界,体现在他的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便是那千古流传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其他题9.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以她的勃勃生机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激人奋发;;。
四、文学作品阅读10. 名著导读。
(3分)书目:《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请从上述书目中选择一部你熟悉的作品,对其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评析。
作品:《》________ 人物:人物评析:五、语言应用11. .读下面文段后回答问题一天,住同一幢楼的徐阿姨见到小林的姐姐时说:“你家小林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钟,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
”小林姐姐说:“①”徐阿姨的话言外之意是什么?请写出来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小林的姐姐,你这时打算说什么话?填写在上文横线上。
六、文言文阅读12. 阅读《伤仲永》,回答小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________(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 )________ (2)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泯然众人矣!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4. 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方仲永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七、现代文阅读13.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小题: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 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2.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A.具体生动的记叙________ B.富有感情的描写C.激情澎湃的抒情 D.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3. 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______________ ,爱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4.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5.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不能对调,原因是为什么?答:14. 阅读《小名》一文,完成小题。
小________ 名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得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
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
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竞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
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我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挤得满满的。
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
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
我立村遵声_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
我喊道:“妈妈,拿刀子来!”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
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
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
妈妈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不知怎的。
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
我自然很高兴。
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然。
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
她追着,跑着,挥动双手,脱口喊了出来——“写信回来。
淼儿!”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现在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妈妈叫自己的小名?2.作者是用哪一具体事例来说明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3.“我”曾两次抗议妈妈喊“我”小名,这两次抗议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表情如何?(摘引原文词语回答)第一次抗议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表情;第二次抗议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表情。
4.阅读结尾一段,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流泪?八、作文题15. 写作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有的发人深省,有的令人伤感,也有的充满了乐趣……请以“那一天,我真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