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关于唐朝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①阎立本《步辇图》描绘的吐蕃使节求婚场景,反映了形神兼备的绘画艺术②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蔑视权贵,超凡脱俗③杜甫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④唐代颜真卿《九成宫醴泉碑铭》为代表的楷书端正劲美,雄浑敦厚⑤唐朝的文化发展与该时期政治、经济因素关系密切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2 .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都发生在同一年,这一年是()
A.618年B.589年C.681年D.626年
3 . 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4 . 下列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反映出唐朝()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国内民族关系友好融洽
C.科学技术发展领先世界D.诗歌繁荣艺术璀璨夺目
5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
6 .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按创新。

下图中属于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 . 我国历代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西藏B.东北
C.新疆D.台湾
8 . 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

其原因是武则天()A.创立殿试制度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D.促进社会发展
9 .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属于唐朝创新并发展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屯田制
C.科举制
D.金瓶掣签制
10 . 唐朝长安城中的“坊”是
A.皇帝办公区B.居民居住区C.手工作坊区D.商业区
11 . 下侧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其中心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江都
D.开封
12 . “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弘扬佛法B.民族融台C.中外交往D.开发西洋
13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的这句话表明他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下列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③
14 . 隋唐时期,下列哪一机构负责政令的执行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行中书省
15 . 在与唐朝交往的众多国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A.波斯
B.印度
C.新罗
D.日本
16 . 2018年11月,扬州隋炀帝墓葬的保护工程启动,引发同学们对隋炀帝这一饱受争议的帝王讨论。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年号贞观,史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
B.他的残暴统治导致了隋朝灭亡
C.在他统治期间隋朝社会达到了鼎盛
D.他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家南北统一
17 . “四方丰稳(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8 . 杜甫《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材料中的“乱世”是指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八王之乱
D.黄巢起义
19 . 与“贞观遗风”联系紧密的一位统治者是()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宋太祖
二、判断题
20 . 581年,后周外戚杨坚夺取大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判断:
改正:
三、综合题
21 . 隋唐时期有辉煌灿烂的文化。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被誉为“诗仙”的人是谁?诗歌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的诗人是谁?
(2)请写出唐朝的著名书法家两位。

(3)请写出唐朝的画家两位,列举其中一位的代表著作。

(4)位于甘肃敦煌的著名石窟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有何感想?
22 . 唐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河流很多。

唐承隋创设的科举制并有所改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表现。

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级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
(4)唐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

()
23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材料二
材料三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将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一书,这本书是?
24 .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9分)
A.《汴河怀古》B.《大唐西域记》 C.某塑像
图A:是反映____(朝代)修建的运河,(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_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的塑像,他是(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其完善了什么制度?(1分)
材料二: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全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全盛时期”又指什么?(2分)
(3)徵午同学搜集《合肥晚报》上的一份报道,如下:
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2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判断题1、
三、综合题
1、
2、
3、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