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1
2019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1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知识回顾 教育观角度分析?
1.素质教育观—提素个性创两全
2.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
材料分析题高分技巧:答题结构(总分总) 总:评价(表明态度和看法) 分:论点+结合材料阐述
答题格式
首先,分论点1+(分论点解释)……。材料中,…… 其次,分论点2+(分论点解释)……。材料中,…… 再次,分论点3+(分论点解释)……。材料中,…… 总:照应开头,总结启示
案例分析总结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正例—— 反例——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正例—— 反例——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正例—— 反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正例—— 反例——
案例分析总结
材料中XX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贯彻了素质教育观的理念。
答题模板
首先,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材料中,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 进了学生的学习。 其次,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从教育者 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老师……,做到以学习者为 中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 教学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 ①素质教育的核心 ②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参考答案
秦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材料中,秦老师面对同学们没 有深刻理解秦朝历史的现在,带领全班同学去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促 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材料中,秦老师没有墨守 成规地只是把教学放在课堂中,而是把课堂移到了博物馆,丰富了学生的知 识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再次,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 料中,秦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参观中 加深了理解。 综上所述,秦老师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每 一个学生的发展。
2019上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
主讲:望舒
课前:预习
课中:笔记、互动、提问
课后:巩固、加深印象
CONTENT
考情综述
全面透视考试 形式内容 知己知彼
目录
知识详解
理清知识模块 全面理解 重点记忆
01
考情综述
上 午 9:00-11:00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中职实 习指导 综合素质
3月17日 下 午 13:00-15:00 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案例分析总结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正例—— 反例——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正例—— 反例——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例—— 反例——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正例—— 反例——
案例分析总结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正例——全班(集体教育,开班会) 反例——个别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正例——除了成绩,还重视德、体、美 反例——重成绩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例——特长 反例——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正例——新想法、去实践 反例——灌输式教学,学生不会应用
基 本 能 力 文 化 素 养
15%
职 业 理 念
15% 15%
职 业 道 德
法 律 法 规
12%
10%
考试题型 题 型 分 布 职业理念 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 文化素养 基本能力 合计 单选题 4*2分 8*2分 4*2分 9*2分 4*2分 58分 1*14分 42分 1*50分 50分 1*14分 材料分析 1*14分 写作 合计 22分 16分 22分 18分 72分 150分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自评、互评,师评 ②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学业成绩,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③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④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真题
1.(2014年上小学)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 而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下 午 16:00-18:00 —— —— 学科知识与教 学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
——
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考试模块
48%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宏
观
中
观
微
观
国家政策保障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校具体改革措施
1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中观 新课改的推进
2 新课改的教学观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改革维度 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学习方式 评价体系 管理制度 双基 单一 繁难偏旧 死记硬背 注重结果 单一 改革前 三维 均衡、综合、选择 与生活、时代相联系 自主、合作、探究 多元、综合、动态、多样 三级(国家、地方、学校) 改革后
真题
1.(2016 年上小学)某小学对学生评优制度进行了改革,增设了 “创造之星”“孝心少年”“运动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该学校的 做法( )。 A. 不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B. 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 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竞争 D.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真题
2.(2015年上中学)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 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 A. 开拓创新的理念 C. 自主发展的意识 )。
(14年下中)问题:请从教师职业理念角度,分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第一章 教育观
职业理念
第二章 学生观 第三章 教师观
第一章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宏观
教育观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
中观 微观
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多少分算过呢?
卷面分:150分——报告分:120分
02
知识详解
模块一
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案例
(17上小学)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17下小学)问题: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18上小学)问题: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 (18下小学)问题: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17上中学)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17下中学)问题: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18上中学)问题: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18下中学)问题: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素质教育观的具体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 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材料中李老师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分析自己的优点,使每位同学都能认识自己 的优点,同时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观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 独立的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材料中李老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每个人的优缺点不一样,要引导他们健康和 谐地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材料中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践行素质教育观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促 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