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明清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汉语0825班 shero整理版填空1、明中叶最富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
2、袁宏道称为“明曲第一”的是徐渭的《四声猿》。
3、徐渭的《四声猿》有哪四部戏:《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关于《四声猿》的正确选项有1被誉为“明曲第一”2由四个剧本组成3《渔阳弄》是单开短剧4《雌木兰》取材《木兰诗》5《女状元》写才女黄崇暇女伴男装考中状元】4、研究南希的第一部叙著是《南词序录》5、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元《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良后的昆曲演出的作品);王世贞《鸣凤记》6、四大声腔: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7、《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8、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9、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10、归奇顾怪:归庄,顾炎武11、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婉12、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13、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14、苏州作家群以李玉为代表。
李玉的代表作“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李玉晚期代表作《清忠谱》15、《闲情偶记》是李渔的代表作16、《桃花扇》《长生殿》代表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代表明清传奇的最高成就。
17、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18、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19、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20、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2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22、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金瓶梅》23、《瓯北诗话》的作者是赵翼24、“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25、“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26、清代小说的基本特征:1小说观念不断更新;2小说题材类型的不断扩大;3 小说编创方式的不断成熟27、清初遗民诗人有: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28、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以下不是老师说的,可看可不看,了解一下】1 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2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3 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4 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鸣凤记》5 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有意识的以男女爱情故事表现一代兴亡的传奇作品是《浣纱记》6 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的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的学说是神韵说7 袁枚“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8 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的佼佼者是汪中9 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10 《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11 李渔戏剧创作收在《笠翁传奇十种》中12 龚自珍是才气过人而又得风气之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13 明代小说从题裁上大体可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14 对《西游记》题材有较大影响的话本小说是1《大唐西域记》2《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5 属于世情小说的作品有1《金瓶梅》2《红楼梦》3《玉娇梨》4《平山冷燕》5《好逑传》16 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的临川派作家主要有1吴炳2孟称舜3阮大铖17 明代重要的戏曲流派有1临川派2吴江派18 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19 清代阳湖派代表人物有1恽敬2张惠言名词解释1、前七子:至明代中叶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包括王九思,边贡,康海等人在内,主张文学复古的创作群体,他们于弘治年间曾中进士,任职京师,时常聚会,以研讨时文,切磋诗意,倡导复古,规模汉唐,在诗文中表现人生感悟和自然景观。
提出对时政的批判,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社会功用。
主张从秦汉散文、盛唐诗歌中汲取营养,对于消除台阁体的影响,开创诗文的创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但过多泥古和形式取向的偏狭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后七子:指明代嘉靖年间继承前七子复古主张,并进一步发展复古理论的个体关系比较密集的作家群。
前期以李攀龙为主,后期以王世贞为核心。
不仅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甚至排斥盛唐之外的包括汉魏在内的诗章,使明代的文学复古负面影响得到放大,直到王世贞后期方有所修止。
由此招致是人的批判,事实上,后七子与文学创作不一致,实际成就远远超出前七子。
3、唐宋派:明代中叶后期,以唐顺之,王慎中,茅坤,包括归有光在内的诗文创作流派。
他们主张学习唐宋的问的优良传统,以优美的文笔,自由的文体,舒缓的文风表现真实的生活情感。
并明确提出了唐宋八大家的概念,树立了古典散文的楷模,并在实际创作中表现出与前后七子易趣的灵魂,成为明代中叶理论建树较为科学的创作实绩较为高的流派。
4、吴江派:指明代中后期以沈璟为代表,包括吕天成,王骥德,祈彪佳等人在内的一群吴江作家群。
他们在内容撒谎能够偏向道统,风格上主张通俗平淡,声律上更加严格,是一个理论研究高于实际创作的戏剧流派。
5、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6、童心说:是晚明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点。
他强调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是天然去雕饰的,未经任何矫饰的童心。
主张创作应该绝假纯真,认为天下之文都是保有一颗童心,而不是表现那些假道学,假纯真,更不是押韵的语录,合格的著书,尊重文学中的本质特征,强化文学与哲学政治的区分。
对于割断文学与理学的纽带,提升文学的独立地位,引导晚明文坛的兴盛是有重要作用的。
7、李贽:字宏甫,号吾卓。
晚明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是深受文学左派影响和西学东渐感染的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崇拜多元文化。
接受外来文化影响,赞赏男女平等,追求个性自由,主张纯真本色,倡导“童心说”对晚明文学的自由化倾向和引导文学本体。
具有积极引导意义。
但他的思想难为统治阶层所接受,晚年被诬入狱,自杀于狱中。
8、公安派:指晚明时期,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诗文流派,他们受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主张文学作品独抒心灵,不拘格套作品的真情实意应从胸中流出,真实的反映情感,景物,事件和心灵震撼,而摆脱政治形势的束缚。
9、竟陵派:在公安派之后主要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
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
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
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
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
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0、阳羡词派:宜兴又称阳羡,清代初年,以陈维松为首的,以昆弟子侄,亲明故旧,门生好友为核心的,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的词人群体,称阳羡词派。
他们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惨痛巨变,对满清统治者大肆杀戮汉族文人,推行高压政策,恐怖统治,深表感叹。
陈维松等人继承苏辛词风,以苍凉沉郁而悲壮的作品表现时代的变迁,成为清词中兴的最大流派。
其中,陈伟松本人也是词史上创作内容最广泛,有诗作品数量最多的词人。
有词1800余首。
同时,阳羡词派也是清词第一个具有兼容性的词派。
11、京华三绝:指清康熙初年活跃于京城的三位重要词人,曹贞吉,顾贞观,纳兰性德,他们在阳羡词,浙西词流行的过程中转益多师,寄托遥深,以长短句再现生活及涉及的社会现象,成为清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纳兰性德是满汉文化交融成功的典范。
12、神韵说:是清代诗人王士慎的理论主张。
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从诗序到诗品,诗式等等。
重视诗歌韵致的大有人在。
王士慎将其归纳为神韵,强调诗歌应有韵外之致、象外之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要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推崇王孟诗派,形成了自身诗情画意韵味想结合的创作特色。
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归结期的大宗。
13、《闲情偶寄》:是清初戏曲家李渔的一部杂剧。
书中广泛记录了时风习俗和生活经验。
其中的“词曲”和“演习“两部全面总结了剧本编写技巧,歌词纂写方法,舞台设计,角色分配和具体演出技巧。
明确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密针线“十二字编剧原则,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
14、性灵说:这是清代乾隆年间袁枚的诗歌理论。
它承传了公安派的诗歌主张,并有所发展。
抓张诗从己流出,主张独抒心灵,不拘格套,但它强调生命个体的七情六欲,真情实感。
注重审美本体的能动作用。
强调才情、才气在写作中的作用。
又力图避免卖弄学问。
作为清代诗歌理论的归端之一,更强调人情人性的文学地位。
15、梅村体:清代初年,吴伟业写出来的叙事诗及其风格特征。
明清易代之际,吴伟业以多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重大历史事件。
如《鸳湖曲》,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是对新乐府叙事诗风格的继承,真实而具有讽刺性。
在清初的诗坛上,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取向,陈伟梅村体叙事诗。
16、台阁体:是继承了宋濂倡导的道统文学体系,符合最高统治者的要求而形成的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杨”,即文渊阁大学士杨荣,华盖殿大学士杨寓,武英殿大学士杨傅。
他们以雍容华贵的文笔,浮华的词藻,赞美太平盛世,叙写惬意生活。
于歌颂功德中表现满足的心态,称为典型的御用文学。
由于他们才华卓著,德高望重,对整个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引导了宋明代诗文近百年的创作。
以台阁重臣而为文坛领袖,视为台阁体。
17、茶陵派:至明代前期,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文创作流派。
李东阳强调,以充满山林之气的诗文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为官样文章注入新的生命。
使台阁体与山林风形成一定的融合。
第一次提出了对台阁体的修正思想,但由于李东阳本身也是台阁重臣,其诗文创作未脱台阁窠臼。
只是他注重诗歌的艺术性。
强调总堂法度,为明代忠义的复古思潮,乃至晚明公安派开先导。
18、肌理说:肌理说是清代中叶大兴人翁中钢的诗歌理论。
他认为诗歌如同人的肌肉原理,可以有层次,有规律,有途径的加以解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