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南北朝时“文”“笔”之分日渐明显,许多文人专力于诗 歌和骈文的创作。南有谢灵运、谢眺(tiao),多作描绘自然景色 的山水诗。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情怀,颇有气魄。 北有庾信,其诗在北方比较沉寂的文苑中独标清新,在诗歌形 式上可称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骈文则是这一时期的流行文 体,规矩虽多,有些佳作仍粲然可观。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 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耀。因南北地域、民族、文化及心理 的差异,南朝吴歌、西曲大都具有明丽柔婉的风格,北朝少数 民族歌曲却刚健亢爽,如裘马大风。
上古神话
代表作品: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 日》、《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
诗经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文学已经产生了辉煌的篇章,它的标 志即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 三百零五篇,按照音乐分类,共有“风”、“雅”、“颂” 三部分。 《诗经》中灵活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初步形成民歌创作的艺术传统,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发展 的基础。《诗经》中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 当时人民多样的思想感情,都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反映。
汉赋
两汉时期,大一统帝国君臣追求物质和精神享乐,用文 学来歌舞升平,弘扬国威,于是辞赋应运而生。汉赋经过了 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几个发展阶段,给予魏晋辞赋和唐 宋文赋以直接的印象。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 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 称为乐府诗。乐府民歌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深刻反 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心态、 愿望和要求。其着力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精神和赋、比、 兴各种手法的互补运用,与《诗经》一脉相承,而它长于叙 事铺陈,语言富于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又体 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的时代划分
中国古代文学(清朝以前) 中国近代文学(1840—1918) 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8) 中国当代文学(1949—至今)
I 高峰迭起的中国古代文学
上古神话、诗经、先秦散文、楚 辞、汉赋、建安诗歌、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
上古神话
诗经
先秦散文
楚辞
汉赋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 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 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 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 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 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 《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 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 墨翟(zhai)、孟轲(ke)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 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汉赋
在汉乐府民歌哺育下,汉代文人五言诗也由酝酿而逐渐 发展成熟。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 熟的标志。这是一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抒发了动 乱社会下层士子的牢骚不平,情调难免感伤。与汉乐府民歌 多为叙事诗不同,《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委婉含蓄,自 然质朴中显出精炼工切,被后人赞誉为“五言之冠冕”。
建安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获得更加自觉的发展,诗歌、散文、 辞赋、骈(pian)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的。汉末魏初,“世积乱离,风衰俗 怨”,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以曹 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can)等“建 安七子”组成的邺(ye)下文人集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的共同风格,其中以曹植和 王粲的诗歌成就最为杰出。魏晋之交,随着世风变易,阮籍、 嵇(ji)康、左思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或气骨遒上, 在精神上继承了建安文学,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发展。西晋代表 人物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渐多丽辞缛采。东晋玄言诗 泛滥一时,能超拔流俗的大诗人是陶渊明。陶诗多写田园生活, 风格自然冲淡,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其散文和小 赋数量不多,却十分出色。
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此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 《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和批判精神,向来 为人们称道。从文学角度看,它所塑造的一大批出身不同、 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闪耀着鲜明独特的个性光 彩;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谋篇布局的多样和巧妙,语言的 非凡表现力,都对后世叙事散文起到了示范作用。
建安诗歌
唐诗
宋词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尽管这 些神话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神话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 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尤为显著的是 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 的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种尚德精神, 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 改造者们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笔。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 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 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注入 中国的文化心理之中。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尚德 精神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与现实人物的期望,决定 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甚至也影响着20世纪 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即楚辞。楚辞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 用语气词“兮”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运用楚辞形式创 作了《九歌》和《九章》。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 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诗经》和楚辞,在文 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除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精神和 浪漫色彩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