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消费意识文献综述

女性消费意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5000字——6000字)要求要写明以下几点:(顺序可以变化,定义要有权威的论文、博士论文或者教科书上为准)一、女性消费意识研究“消费”(Consumption)是现代商品社会的一个重要概念,《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四中对它的定义是“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

一般来看,广义上的消费是指所有购买和使用商品的行为,狭义上的消费是指购买商品之后的后续行为,即使用或享用商品的行为。

[1]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以及物质文化的空前繁荣,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消费意识也逐步形成。

消费意识(李媛菲,2009)是指消费取代了生产而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式。

也有人将消费意识解释为消费观念,即一个消费群体集体信赖的思想,共同达成的协议,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而女性消费者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购买群体,根据2009-2010年女性消费报告统计分析,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角,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人手中。

所谓女性消费者不是指全部女性,而是指在实际市场上有购买能力的女性。

通常包括青年、中年女性消费者,年龄段从18—55岁左右。

广义上的女性消费(Jean 1998)是指女性进行消费的全部过程,其中女性扮演了一个或多个消费角色,如消费的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等;狭义上的女性消费则是指女性使用消耗物品并满足自身需要的消费过程。

女性作为消费者,其消费意识相对于男性往往更加趋于感性,属于冲动型消费。

鲍德里亚认为,女性通过消费表现自我,寻找着主体性和获得解放的途径,但从中能真正获得完全解放的女性寥寥无几,更多女性同时不知不觉成了被操作控制的利润机器,成为了商家赚取利润的客体,处于被看与被改造的客体地位。

[3]西莉亚.卢瑞认为现代社会,在消费文化中,女性很难获得与男性相同的竞争力,而在消费实践中,女性也很难获取与男性相同的经济文化资源。

因而,使得女性的消费意识更加强于男性,她们也更加希望以不断消费强化自己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消费是女性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之一。

[4]王宁则将符号互动论中的核心概念“认同”及其理论方法运用于消费的研究,是一个有新意的研究角度。

他以个人形象中最为重要的“脸”为例,指出女性在化妆、美容、整容等方面的消费,是为了维护或创造一张社会所认同的“好看”的、使人喜欢、不让人讨厌的脸,以此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资本。

“脸对自我认同的形成的重要性决定了对脸部进行维护、加工和美化的重要性。

”[5]而在广告传播领域,由于女性形象高度的审美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女性作为广告中一种中介促销信息的使用,自广告兴起以来就长盛不衰。

在国外早期,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广告中的女性早已成为提高消费者兴趣和销售量的动因:为增加香烟销量,1885 年W. Duke & Sons公司就把印有性感小明星图案的贸易卡片插进香烟盒中,到1890 年,Duke 逐渐变成香烟品牌的领导者。

[6]我国研究者对广告所作的内容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的广告其反应的女性消费意识主要有两种,一是家庭消费型,即女性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是倾向于购买用于家庭的消费品。

其中的一个主要的表现是:女性大量出现在私人领域里,以家庭妇女的角色存在,借用中国的传统语汇,就是“贤妻良母”。

这主要反映在女性总是在家庭用具广告中扮演主角,并沉浸在为家庭奉献的幸福中。

孩子吃东西要找妈妈,“早一支,晚一支,妈妈做饭我爱吃”。

丈夫弄脏了衣服要找妻子,因为有“爱妻牌”和“献给母亲的爱”。

而太太牌抽油烟机,“没有油烟味,只有女人味”。

这些画面通过特有的画面意识形态告诉人们:女性的生活定位应当在家庭领域另。

一种是爱美女士型,如今的电视广告中有一半以上的广告都充斥着女性化妆品、护肤品、香水等专为爱美女士所打造的广告,其中的女性无一不追求容颜永驻,青春不逝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意识。

[7]上研究表明,从广告作品中所反映广告人的女性消费意识,都在说明如今的女性的依附性,抽去了女性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性别的独立的内涵,她们往往是作为成功男士的标志物或是附属品,她们只是社会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我国的研究者颇为形象地称这类女性形象为“现代花瓶”。

然而这种女性形象,却成功地逗引着人们效仿。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西女权主义的发展至今还可谓任重而道远。

而作为对大众审美具有强大导向作用的广告也仍然受制于男权话语语境,更多是在表现现实中的性别角色差异,而少有追求两性平等,更没有试图在差异与平等间寻求一个“黄金分割点”。

不过近年来广告中的女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女性在抽油烟机、食用油、方便面等家常日用品广告中充当贤妻良母或小鸟依人的女友,另一方面,在高端主流品牌广告中,新女性的特质诉求正势不可挡:独立、智慧、缔造时尚、自尊自爱、宽容及富有人格魅力,她们不再是男权社会中的点缀,而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比如全新玉兰油惊喜你自己广告篇中,“完全坦白时,你美丽;武装自己时,你美丽;潜能暴发时,你美丽;用尽自己时,你美丽;专心时,你美丽;分心时,你美丽;让每一个你都美得令人惊喜”。

在整个广告中女性的自立、自信、自强,让人心动。

再比如:雕牌牙膏中的继母形象,强生婴儿用品中的母亲形象,以及诺基亚手机广告和飘柔广告中的自信新女性形象,在百年润发以及西门子广告中的温婉、可爱的小女人形象等等,都表现出了我国现代妇女善良、可爱、浪漫、自信的美好一面,给人身心愉悦的享受。

不得不承认随着女性在整个社会地位的逐步提升,她们的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观念也在逐步改变,从过去的冲动、感性逐渐趋于理性,并不盲目追求从消费中得到自我满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虽然广告作品对女性消费意识的反映往往是鉴于现实和夸大扭曲之间,更多的是将某一个类型的女性特点无限放大,从而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广告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女性的审美价值观,影响其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观念的形成与改变。

二、女性奢侈品消费意识研究从经济学角度看,奢侈品是指需求的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的这样一类商品。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范围的,具有独特、珍稀、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根据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我们这里认为普通消费品是服务于较低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需求量大但易饱和,需求弹性小;而奢侈品则是服务于更高的社交和尊重,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其中女性消费者比例已经超过50%。

陶薇认为女性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购买奢侈品的动机在于:(1)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情绪性消费的心理;(2)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炫耀身份、显示地位的心理;(3)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爱慕虚荣、好攀比的心理;(4)奢侈品消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彰显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8]。

陈宪(2007)则在通过对中国女性对奢侈品的购买中总结出女性奢侈品消费意识:(1)在自我概念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追求个人和团体利益需求的平衡;(3)对社会等级制度的高度认可。

Wong & Ahuvia (1998)认为中国已有部分富裕阶层的女性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逐渐理性化,向西方成熟消费理念靠拢,主张通过奢侈品消费获得自我享乐经验、追求产品中的个人意义、会按照自己的品味和标准来判断产品的好坏,即追求“个人导向”的这部分消费者,她们属于受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重视独立自我概念、不喜欢依赖关系和等级束缚的人。

但其消费价值观和传统的西方消费者相比又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表现为对“享乐”的界定存在差异。

从上述购买奢侈品的女性的购买与消费中,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上述女性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意识,除了冲动性消费之外,她们更对的认为奢侈品的消费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社会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与社会认可,从购买中得到自我满足感与价值实现。

现代女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消费来表达和体现自我,在购物中求得心理的平衡感,通过拥有他人所没有的东西得到心理优势和自信。

她们追求名牌,在消费中体现着自己的身份,表达着个人的品味。

人类学家曾奈斯比特这样描述亚洲新兴中产阶级的消费特征“他们过着时髦的生活,并且要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追求,构成了他们自觉地追寻高品质生活目标的一部分。

”[9]三、广告对女性消费意识影响根据《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广告是指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强化销售商品、传播某种主义或信息、召集参加各种聚会和集会等意图下开展的所有告之性活动的形式(韦伯斯特辞典1977年版)。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从本质上说来, 广告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要旨的传播现象。

一旦暴露于消费者的视野里, 广告就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 常常能唤起阵阵涟漪,为之感动,为之欢欣,或为之愤怒,为之生气等。

现代社会的广告,包括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除了反映社会的女性消费特点以及其女性的潜在需求外,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与影响女性的消费意识以及消费的判断与价值观。

女性时尚杂志作为的一种媒介形态,向受众提供着种类繁多的时尚潮流资讯,注重广告发行收益,毕竟在期刊市场中,谁拥有更多的广告数量,更多的发行数量,谁就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强的媒体竞争力。

每种女性时尚杂志在每年都会发行广告刊例,标出自身在该市场上的独特优势地位,如《瑞丽服饰美容》着重是“中高层读者远高于其他读物”中高层读者消费能力具有很大优势,而《都市丽人》则是“有女性的地方就有《都市丽人》”,着重是覆盖面的宽广。

但是,在更深层次上,女性时尚杂志对当代女性消费文化的影响和推动更能彰显其传媒价值。

国内女性时尚杂志有的是在本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如《都市丽人》,有的是在与国外进行版权合作中产生中国版如《瑞丽》。

无论怎样,它们从兴起发展,直到现在不断地走向辉煌,经历着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这个过程,它们记录着当今社会文化前进的脚步,时代变迁的轨迹,成为一种构建社会文化的重要力量,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轨迹。

[10]女性时尚杂志对于我国女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于:一是推动传统消费观念的改变当今时代女性把对身体的保养和美化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快乐的源泉,她们对身体的关注尤其是对身体外观的重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就如鲍德里亚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消费品是身体,摆脱了禁欲传统的笼罩消费文化正是在身体的商品化中将自己推向其巅峰的。

包括《瑞丽》以及《现代广告》在内的女性时尚杂志最常用的做法是将“身体”打造为消费文化的主角,身体成了编辑、读者视觉的中心和精心打造的符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