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与立意(教案)江苏省宿豫中学朱先平导入: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
江苏近几年自主命题的作文(04水的灵动,山的沉稳,;05凤头、猪肚、豹尾;06人与路;07怀想天空;08好奇心;09品味时尚;10绿色生活;11拒绝平庸;12 忧与爱)一直都是命题作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飨诸位并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一,命题作文的审题(一)命题作文的类型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
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带着感动出发》。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 08年江苏卷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
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十一类型:1、论点型。
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勤能补拙》等。
2、概念型。
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
如《说习惯》。
《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等。
3、关系型。
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天才·勤奋·条件》、《人与路》。
4、对比型。
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
5、比喻型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如《清流与活源》、《科学家和春蚕》、《赏花·育花·护花》等。
6、象征型。
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
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7、评议型。
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如《鲁迅的精神》、《论雷峰塔的倒掉》、《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
8引申型。
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
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肩膀》等。
9、考证型。
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要求查核并发表议论。
如《"一言堂"小考》、《赌博的由来》。
《"下笔如有神"新解》等。
10、感想型。
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要求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如《读〈拿来主义〉有感》、《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
11、批驳型。
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意在批驳。
如《"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
(二)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3:明确立意;4:确定文章的体裁。
(三)命题作文审题思路:1、认真研读提示语,善于捕捉审题信息。
(1)打开写作思路,拓展写作范围。
(2)展开联想,挖掘文题内涵,明确文题含义。
2、分析文题结构,把握写作重点。
标题以偏正、并列或动宾等结构形式出现,如“诗意地生活”“好奇心”“人之常情”等。
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在审题时要抓题眼,即抓中心词,以明确写作方向。
动宾《谈名人效应》介宾《在我记忆的深处》偏正《难忘的一件小事》并列《主见与偏见》主谓《豁达的人不需要“面子”》独词《追求》(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指导:探究寓意法以问领想法增补信息法化意为象法明确重心法一分为二法1:探究“寓意”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挖掘寓意法”就是挖掘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
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例:题目:07江苏卷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
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
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
”但他没解释为什么。
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
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
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
”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
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
“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
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
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2:增补信息法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加内涵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例 2008浙江卷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
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
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类题训练 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