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小题28分)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把汉献帝接到许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D.实行屯田
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
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
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6.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7.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8.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
9.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10.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11.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12.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13.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祖冲之B.郦道元C.张衡D.贾思勰
14.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
二、材料解析题(1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

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
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5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并指出他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他采取了哪两项改革措施?(2分)
(4)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1分)
三、问答题(10分)
16.朗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4分)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厦门行》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4分)
四、探究题(12分)
17.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烧荒和耕种水稻)。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

……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西汉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

请你算一算从西汉建立到东晋建立相距多长时间?(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述了江南的什么情况?(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ACBDA 6--10BDADB11--14DDAB
二、材料解析题
15(1)商鞅;主要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反映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建立县制。

遭贵族反对的措施是奖励军功。

(5分 )
(2孝文帝;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分 )
(3)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2分 )
(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向改革家学习,顺应潮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等。

(言之有理即可)(1分 )
三、简答题
16.答案见教参
三、探究题
17 (1)519年(2分)
(2)材料一描写的是江南经济不发达,生产落后;材料二反映的是江南经济有了迅速发展。

(4分)
(3)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②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④人民的辛勤劳动?(任意答出3点可得6分。

其它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