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与实训》实训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控特别是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及数控机床的体系结构,数控加工编程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数控程序的编制及数控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有关操作,并具备加工中心机床操作、编程的一般知识,学习结束后需通过相关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书的考核。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了解CNC的基本原理、机床的体系结构、加工零件的一般过程;
2、掌握数控程序的基本格式及数控机床的有关概念;
3、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
4、熟悉数控铣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
5、具备加工中心机床的有关知识
6、熟悉相关的CAM软件并用于加工的实际。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1、能熟练地用于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调整;
2、对于车、铣床,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其操作时间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范围内;
3、能熟练地加工中心机床进行编程和操作;
4、能实现CAM程序与数控系统的顺利连接。
(三)素质结构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初步掌握普通机床的结构设计和加工操作能力;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学习时要求学生已进行或正在进行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与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有:《数控加工实训》和《数控自动编程》,《数控加工实训》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高级层次,以本课程为基础,通过实训教学强化本课程的教学;《数控自动编程》与本课程联系紧密,本课程重在数控技术基础和手工编程,而《数控自动编程》单纯于计算机自动编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教学组织设计
实训教学采取小组制,按一个班40位学生计算,根据自愿、合理调配的原则,教师将学生分成4组,见下图。
每个小组根据工作过程分成6个岗位,每个小组的岗位及工作任务描述见下
表。
在每组中,由学生选取1位作为班组长,规定每位成员在实训期间加工出4个零件,由班组长制定岗位轮换流程。
在实训教学中,学生在不同的加工项目中,担任不同的员工角色。
教师担任主任工程师、主任调度、技师、师傅等角色,把握教学全局。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考核方式
考核学习态度、操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分组方式进行组内学生自评、互评,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
成绩评定包括学习态度、自评、互评,阶段考核、平时操作观察、问题回答、实践效果等。
实践考核比例如下表:
七、附录
本课程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基础》校内自编;
2、《数控编程技术》陈志雄余小燕主编科学出版社。
撰写人:周金元审核人(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