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言项目背景及缘起

前言项目背景及缘起

第一章前言项目背景及缘起一、旅游业发展背景(国际国内省内安康岚皋)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一大特征。

在过去的16年里,全球旅游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字,2002年全球旅游人次超过7亿,较2001年增长了%。

在各种旅游形式中,休闲度假开始成为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相关的旅游产品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产业中档次最高的产品,并引领着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世界性的旅游消费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到2020年,全球仅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

21世纪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亚太世纪”。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优先发展序列中位居第一,并已被各地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先导产业和龙头行业。

中国国内旅游现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

现阶段我国国民旅游活动的特点是短程、短时、少花费、周末休闲;旅游需求是休闲、观光、游览和度假为主;在游程及空间上,旅游空间集中在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的周边地区。

我国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着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

在旅游发展形式上,近距离的康体休闲型的游憩活动在都市居民的旅游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常游憩与近程旅游的规模和潜力十分可观;观光旅游在近期内仍是旅游的主体,文化和生态旅游是近阶段热点;但度假旅游必将蓬勃发展,个性化旅游需求也必然会推动旅游业走向主题化。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业被称之为“无烟工厂”,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作为西北部的旅游大省,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早在1985年初,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

二十多年来,陕西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全省旅游设施日渐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并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旅游工作队伍,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旅游业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已被列入了发展规划之中。

休闲度假旅游作为高档次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安康市旅游业发展概况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陕西省南端,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毗邻,汉江横贯其中,阳安、襄渝和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安康交汇,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

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全市现已查明的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9处。

“九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调动了全省大办旅游、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我市从实际出发,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组建领导机构,借助移民开发资金和聚集社会闲散基金启动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

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培育旅游产业,使全市旅游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瀛湖为龙头、以南宫山、岚河漂流、香溪洞为重点,以千家坪、平河梁、神田、擂鼓台等为补充的景区景点;推出了以“瀛湖——香溪洞一日游”、“瀛湖——岚河漂流——南宫山两日游”、“安康——紫阳民俗风情三日游”的三条黄金线路;开发了丝、茶、烟、绞股蓝、山野菜等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和以根雕、石雕塑、竹具为重点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出了以歌、舞、赛、会、和丝、茶文化为基础的民间传统旅游娱乐项目,组建了以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为主体的旅游经营服务体系。

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景区(点)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载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框架。

岚皋县旅游发展概况岚皋位于秦岭南部,巴山北麓,与安康市平利,紫阳,汉滨和重庆市城口县接壤。

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85%,是国家南水北调重点水源涵盖区。

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西安—安康—三峡—张家界”,“西安—安康—重庆”等多条国际旅游精品路线的重要节点和陕南重要旅游目的地。

岚皋风光旖旎,美景荟萃。

岚,林边之雾气。

皋,水边之高地。

汉江擦边而过,澎湃于西北,令人英姿勃发,荡气回肠;巴山逶迤而来,横亘于东南,令人气度巍巍,挺拔向上;岚河潺湲于东北,波光潋滟,碧流如镜,令人清新愉悦,惬意豪爽。

近年来岚皋县都把生态旅游作为实施突破发展的“首选产业”和“一号工程”,把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岚皋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突出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三个重点,大力实施“一廊五区”建设工程,“一环五圈”基础设施工程,“一城五镇百村”工程,“五个一”配套建设工程,“五创”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五大景区经营转让和配套服务项目招商工程以及“五万”促销工程,走出了政府主导,市场创作,社会联动,全民参与“十个围绕”抓旅游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被成为“岚皋特色”。

二、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旅游者倾向于选择能够转换心情、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游览方式。

因此,乡村旅游应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观光——休闲——专项”旅游的复合体产品将应运而生,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首先,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现的宏观政策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因此,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

其次,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机密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对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则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

今后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合理地开发和规划,改变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的现象,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

第三,生态农业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具有人与环境协调的优势,乡村旅游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和自然、人文环境融合、协调基础之上的,失去了这种融合,乡村旅游就没有了依托;失去了这种协调,乡村旅游就成了无水之源。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来自于这种融合、协调营造出的优美自然风光、独特农业景观、浓郁乡村风情,环境优美、资源独特、人情浓郁是乡村旅游的基础。

乡村旅游的吸引来在于都市居民对农村风情、绿色农产品和无污染环境的渴望,期望走向自然、回归自然。

最后,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通过淳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氛围,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优惠政策措施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规范制约,包括协助成立行业协会、鼓励农民或经营者成立民间团体等。

三、规划区综合现状分析区位条件分析溢河镇距县城15公里,地处国家4A级森林公园南宫山脚下,位于县城以东,北与蔺河镇接壤,南与花里镇相连,西与滔河、城关两镇为邻,东邻平利县洛河镇。

有“陕南第一村”之称的宏大村,有3000余亩的库区湖面,有具有优美传说的“天池”,有高耸入云号称“铁打江山”的羊角寨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丰富的旅游资源蕴藏着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

境内有207省道、南宫山旅游专线公路等2条主干线,各村均实现通水泥路目标,全镇共有公路60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35公里,连户路16公里。

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文化遗址笔架山地处溢河镇境内东南方向,距离集镇19公里,通判李聪在《砖坪地理志》里描述到:“笔架山。

在厅东,距厅城百里。

三峰耸拔,顶有方池,大旱不涸。

下有宝莲洞,乡人就此建庙。

庙外向左数武,两石对立,中有小径,名石门子,出此睹鸡公石挺立,石笋高标。

下即莲花盆,又有古木奇石,互相掩映。

此皆天造地设,令人交绝,真仙境也。

”旅游资源分析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国家AAAA森林公园——南宫山,有“陕南第一村”之称的宏大村,有3000余亩的库区湖面,有具有优美传说的“天池”,有高耸入云号称“铁打江山”的羊角寨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随着南宫山景区的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溢河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目标将溢河镇沿线建设成为南宫山景区沿线一个综合的服务休闲功能齐全的休闲服务区,为其带来全新发展契机。

自然环境分析溢河镇境内山大人稀,沟壑从横,境内最高海拔2267米,最低海拔512米,最高点为南宫山顶峰,海拔2267米,最低点为南宫湖海拔512米;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多年平均气温14℃,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温差小,冬季温差大。

境内地下矿藏有金、银、铁、铀、磷、重晶石、煤炭等30余种。

水利资源丰富,有3000余亩南宫湖,水产养殖及发展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社会经济条件溢河镇有耕地面积11406亩,其中水田2082亩,人均亩,以种植玉米、水稻、土豆、红薯等为主。

2011年农业总产值3982万元。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主要经济作物为魔芋、烤烟。

2011年魔芋种植面积4841亩,烤烟1050亩。

畜牧业以猪、羊、家禽、水产为主。

2011年生猪饲养量29224头,山羊饲养6806只,家禽饲养万只。

发展网箱养鱼1580箱;境内受地形和资源限制没有规模以上工企业。

2011年壮大企业2个,新增企业5个;建成宏大、高桥两个旅游新村,启动新湾、溢河两个旅游村建设。

发展巩固农家乐100家,农家宾馆100家,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是全县旅游大镇。

土地利用现状溢河镇位于岚皋县东部,距县城11公里,207省道和南宫山北线旅游公路横贯全镇,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1678户6328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