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商宗宪 - 山亭区卫生局精品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商宗宪 - 山亭区卫生局精品PPT课件


2021/2/21
3
一、病原学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短小杆菌 ,无鞭
毛,无芽胞,光滑型菌株、有荚膜,它作为细胞内寄生
虫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 。因最早由美国医师
David Bruce 首先分离出,故得名。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2021/2/21
9
三、发病机制
三个要素,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侵入 数量和侵入途径。
毒力是病原微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
毒力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2021/2/21
10
三、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是病理性免疫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的 时候,发生反应性增高、免疫应答超常的现象,造成机体 的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根据变态反应发生的机理和表现形式,通常将其分为四型:
布病的发生发展乃甚为复发,一则与菌血症、毒血症、变态反应有 关,二则该菌侵犯多个器官,三则抗菌药物与抗体不易进入细胞, 所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网状内皮系统在急性期呈弥漫增 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样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 胞等所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细菌产生的变态反应。肝、脾、 淋巴结及骨髓中均可有类似病变。在羊型和猪型布氏杆菌病中, 特别是在后者中常有化脓性肉芽肿形成。
全国布鲁氏菌病发病数 数量 39515 38151 33772 35816 27767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枣庄近几年布病发病数量
枣庄
山亭
0
0
4
0
20
2
26
2
6
二、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的主要布鲁斯菌为羊种菌,次为牛种 菌,猪种菌主要分布广西、广东个别地区。
今年来畜牧养殖业发展、未经检验羊、牛引进 使疫区范围扩展,人员也有养殖、到贩运、 加工、宰杀。
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
2021/2/21
8
三、发病机制
布鲁菌自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中性多核粒细胞首先出现,被吞 噬的牛型细菌可部分被杀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杀。存活的布鲁菌 随淋巴液到达到局部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 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 感染灶。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 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布鲁菌主要 寄生于巨噬细胞内,与其他寄生细胞内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一样,其发病机制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2021/2/21
12
三、发病机制 2、菌血症阶段
布氏菌在原发 病灶大量繁殖
冲破淋 巴屏障
进入淋 巴流和 血流
病原体 血行播散
当释放出的细菌超过细 胞的吞噬反应能力
细胞外繁殖
吞噬
吞噬细胞
菌体破坏
释放内毒素
破坏白细 胞等,释 放内源性 致热物质
败血症
局部组织 炎症,变 性坏死
三、发病机制
3、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3、4、5型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2021/2/21
1887年,英国军医Bruce从马尔他岛死于“马尔他热”的英
布鲁氏菌病防治
山亭区疾控中心中心
•布 鲁 氏 菌 病 ( Brucellosis 简 称 布 病 ) 是 由 布 鲁 氏菌属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共 患的传染病,全身性疾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
概述
2021/2/21
2
内容总纲 1、病原性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测 6、诊断与鉴别诊断 7、预后 8、治疗 9、病程与预防
2021/2/21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二、接触传播: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
也极易感染,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 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 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粘膜感染细菌。 消化道: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 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呼吸道、粘膜、眼结膜、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 业暴露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 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
2021/2/21
5
二、流行病学
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 万。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 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但90 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 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流行。
年份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21/2/21
国驻军士兵的脾脏中分得羊种布氏菌(Br.melitensis)。
4
一、病原学
致病性:内毒素是主要的致病物质,荚膜与侵袭酶 (透明质酸 酶、过氧化氢酶等)有利于细菌通过完整皮肤、粘膜进入 宿主体内,并在机体脏器内大量繁殖和快速扩散入血。
抵抗力:布鲁菌对日光、热、常用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 照射10~20min,湿热60℃10~20min,在普通浓度的来 苏溶液中数分钟即被杀死。但其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较 强,在水中可生存4个月,在土壤、皮毛和乳制品中可生 存数周至数月。对常用的广谱抗生素较敏感。
2021/2/21
11
三、发病机制
口腔中淋巴组织(扁桃体、舌根部淋巴组织) 咽后壁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 回盲部淋巴结 布氏菌沿淋巴管转移到相应淋巴结,往往见不到 淋巴管任何病变。在淋巴结中可见到增生性炎症, 最后形成肉芽肿为特点的淋巴结炎。
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 布氏菌在胞内生存并大 量繁殖,淋巴结成为布 氏菌的贮存地,以此形 成原发病灶
细菌随血流到达 全身实质脏器
多发性病灶或 转移病灶
由于布氏菌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 的细胞内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 皮细胞的脏器,如肝、脾、淋巴 结,骨髓等均可受累,病变复杂。
三、发病机制
4、慢性布病阶段
肝、脾、淋巴结内布 氏菌继续繁殖,破坏
代谢产物、内 毒素等物质不 断进入血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