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昼夜与生物

15昼夜与生物


人体生物钟的作用 生物节律实际上控制着人体的各项功能,包 括从睡眠、觉醒到毛发生长及心脏波动。人们认 识到,根据人体生物钟效应来安排人的工作、学
习和生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利
用人体的生物钟效应,可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
寿的目的。
人体生物钟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适应了昼夜的变化规律:白 天工作,晚上睡眠。如果颠倒了这个规律,昼眠 夜作,那么,工作效率就会大大下降。在短时间
自制花钟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 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 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 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生物学家认为,植物的生命随昼夜交替的变化 出现周期性节律。 按日照长短的变化,植物可分为长时日照植物 (如月季、菊花)和短时日照植物(如牵牛花、昙 花); 花卉通常可分为喜阳光类花卉(如石榴、荷花 )和喜阴类花卉(如海棠、君子兰)。
比较活跃, 会受
时各项活动会逐 的影响 。
2.白天,人的活动比较 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 作,日落而息”形成的 3、昼夜的更替是有 因此呈现出 的变化。
,心跳、呼吸会
;夜
,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 。 的,生活在地球上动植物
4.18世纪的植物学家 (
)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
察,发现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是( ) 的。他还发现,
同一地区的同类植物往往每天都在同一间开花。
5. ( )是指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代替,把开花的时
间表示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它是植物学家(
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夜 幕降临时回巢穴栖息,它们被称为( );

)、( )、( 还是
)等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 都是根据 、 和 持续时
内过频地改变上班时间,人们的睡眠周期就不能
适宜。
人体生物钟的作用 研究表明,有8%长期上夜班的工人因睡眠不 好而身体垮掉。如每个星期都有轮班时,有60% 的人上班打盹。如果要使打乱了的人体生物钟与
昼夜节律重新合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为人
体生物钟有一定的“惯性”。
总结 由此看来,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必须与大自 然的昼夜节律同步,顺应生物钟的变化。若强行 与昼夜节律相违,不但会导致体内器官的早衰与
人体生物钟一览表 • • • • • • • • • • 9时:反应性、活动性提高,痛感降低。 10时:精力充沛,是工作、学习和运动的最佳时期。 11时:心脏仍然努力工作,人体不易感到疲劳。 12时:全身进入总动员时刻。最好不要立即就餐, 可推迟一会。 13时:胃酸形成最多,最好午休一会。 体操时间为13点30分左右,肌肉能力最强。 14时:一天中的第二个最低点,反应迟钝。 15时:人体器官最为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 手工制作时间为15点至16点,手指最灵巧。 17时:工作效率更高,特别是运动员,是强化训练 的最佳时机。
人体生物钟一览表 • 18时:痛感重新下降,宜适当增加活动量。 • 19时:血压升高,情绪进入不稳定期,容易引起口 角。 • 20时:体重最重,反应敏捷。此时司机较少出车祸。 • 21时:记忆力增强,可记住不少白天没记住的东西, 因而最适宜学生背书。 • 22时:体温下降。 • 23时:精力下降,疲惫感增强,准备休息。 • 24时:大多进入甜蜜梦乡。
它们被称为 ( 7.无论是 间长短来安排它们
)的动物。 的时间的。
8. 下列生物属于夜行性动物的是( )
A.燕子 B.蝉 C.蟋蟀 D.苍蝇
9.只有在夜间才开放的花是( )
A.太阳花 B.茉莉花 C.昙花 D.月季
科学从观察开始,创新源于思考

动物的白天和黑夜 1、燕子、麻雀、喜鹊、兔子、猴子等 白天 活 动——昼行性动物。 2、猫头鹰、家鼠 白天休息 ,夜里活动——夜 行性动物。 3、“晨昏性动物”,傍晚或黎明活动,羚羊 , 狮子,蝙蝠、刺猬。 4、田鼠、紫貂、海豚等——全昼夜活动动物。
•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作息 习惯
1.人的活动在 渐减弱,说明
老化,而且会引起种种疾病。
早晨的牵牛花
中午的牵牛花
向 日 葵
睡 莲
午 时 花
夜 来 香
昙 花
小组讨论
• 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影 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 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 配,这种节律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 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 称作生物钟。据此,植物学家林勒阿斯 制作了“花钟”。
15 昼夜与生物
昼夜对人的影响
人的活动白天比较 活跃,夜晚各项活动会 逐渐减弱,说明: 人的活动受到昼夜的影响。
人体的生物钟
人体内大部分器官的生理活动,具有 惊人的生物钟效应,其变化与昼夜往复的 变化极为吻合。
人体生物钟一览表 • 凌晨1时:大多数人已入睡数小时,进入易醒的浅 睡阶段,对疼痛敏感。 • 2时:大部分器官工作效率减慢,肝脏异常活跃, 加紧清理肝脏和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 3时:全身进入休息状态,肌肉放松,血压降低, 呼吸和心跳减缓。 • 4时:血压更低,脑部供血最低,重病患者易死亡 但听觉灵敏。 • 5时:肾脏几乎不分泌,人的精力基本恢复。 • 6时: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恋枕再睡多有不安稳 之感。 • 7时:人体免疫能力进入高峰,此时不易得病。 • 8时:肝脏内有毒物体排尽,不宜饮酒。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思考: 为什么白天不容易见猫头鹰? 为什么麻雀晚上不叫? 又为什么蝙蝠总是在傍晚才出现?
夜行性动物:这类动物白天休息,夜间进行摄食、生
殖等活动。部分具有发光器官例如萤火虫,对雌雄交配 有所辅助。
包括以下种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狼、鼠,蝙蝠 等哺乳动物;猫头鹰等鸟类;蜥蝎类以及多数昆虫等均 为夜行性动物。 夜行性哺乳动物起源于中生代的夜行性哺乳类,多 为色盲,由于适应夜间生活,晶状体大而无色,视觉敏 锐,嗅觉发达。
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的动物叫做昼行性动物

其他类型的动物:
“晨昏性动物”,即总是在傍晚或 黎明出来活动,如羚羊就是在这时出 来寻找食物,吃羚羊的狮子也在这时 外出活动。 饿了就出来找食物,吃饱了就去呼 呼大睡的动物,比如田鼠、紫貂、海 豚等,不分“白天”和“黑夜”,我 们就称它们为“全昼夜活动动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