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 结晶的方法,正确; 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剂或 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 B。
13.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详解】 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 A 不正确; 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 B 不正确; C、对比实验②和④,没有控制碘和高锰酸钾的量相等,选项 C 不正确; D、对比实验③和④,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选 项 D 正确。故选 D。
t1℃
升温到
t
℃
2
时,N
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M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N 物质的溶解度
D.N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 t2℃时,M 的溶解度大于 N 的溶解度,则在 t2℃时,M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比 N 大,此选项错误;
B、由于 N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如果把 N 的饱和溶液由 t1℃升温到 t2℃ 时,N 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此选项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 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3.现有 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
5.下图是 M、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 是( )
A.t1℃时,M、N 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N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t2℃时,M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N 物质的溶解度 D.由 t1℃升温到 t2℃时,N 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有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A.t1℃时,M、N 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 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B 选项 N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正确的叙 述;C 选项 t2℃时,M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N 物质的溶解度 D 选项由 t1℃升温到 t2℃时,N 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是正确的叙述,看是否加入溶质;故选 A 考点:溶解度曲线
C、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A 和 B 的溶解度下降,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下 降,且降温后仍是饱和的,此时A的溶解度小于 B,所以溶液 A 的质量分数小于 B,C 的溶 解度增大,降温后溶质的质量仍是 t2℃时溶质的质量,所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三者 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A>C,故 C 项错误; D、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 D 项正确。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 t1℃ B.t1℃时,将 30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
6.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C 时,把 50g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得到 100g 饱和溶液 C.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关系是 B>C=A D.将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 A、t1℃时,A、C 的溶解度相同,但并没有指出它们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 A 项错误; B、t2C 时,A的溶解度为 50g,也就是 100g 水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 50g。所以把 50gA 物 质放入 50g 水中得,只能溶解 25gA,故得到 75g 饱和溶液故,B 项错误;
C.降低温度至 10℃
D.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 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详解】
A、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
数也不变,故 A 正确;
B、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 B 不正确;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 B.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C.t2℃时,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均有溶质析出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答案】D 【解析】 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错误;B、t1℃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则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错误;C、t2℃时,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丙的溶解度 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错误;D. 甲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甲,正确。故选 D。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 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温度限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 A 错; B、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较陡,所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小,故 B 错; C、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变小,所以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 C 正确; D、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没法比较含溶质质量的大小.故 D 错. 故选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 不同.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
A.23.1%、26.4%
B.23.1%、28.6%
C.30%、35.8%
D.30%、40%
【答案】A
【解析】
【详解】
50g 水中最多能够溶解 17.9g 氯化钡,将 15g 氯化钡和 20g 氯化钡分别加入到 50g 水中,前
者充分溶解,后者氯化钡只能溶解 17.9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8.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 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 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 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溶解度 A、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溶解度+100g ×100%,即溶解度相等则质量分数也相
等,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应该在此温 度,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是 2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20g 的甲,所以 50g 水中最多溶解
10g 10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0g ×100%≈16.7%,故错误;
2.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 从 t=2℃降温到 t=1℃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A B.B C.C D.A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B 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 物质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 t=2℃降温到 t=1℃时,C 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 均有溶质析 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 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A。
9.如图是 M、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 是( )
A.
t
℃
2
时,M、N
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由
C、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 C 不正确;
D、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 D 不正确。故选 A。
4.20℃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 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然后升温到 50℃时,现象如图 2;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如图 3.由这一过程可知( )
C、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高于 t1℃时的某一温 度,M 的溶解度才大于 N 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