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剖析

第七讲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剖析

第七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 伴性遗传
【考纲点击】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 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Ⅱ)。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4. 伴性遗传(Ⅱ)。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6.人类遗传病 的监测和预防(Ⅰ)。7.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答案:(1)灰身∶黑身=3∶1 大翅脉∶小翅脉=1∶1 (2)BbEe Bbee (3)4种 1∶1∶1∶1 (4)BBEe和BbEe bbEe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历年高考全国卷及各省理综卷(单科 卷)命题的重点,多以大题综合题形式出现,往往作 为考量学生学科能力的压轴题!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B_E_,雄果蝇为灰身小翅脉,可知基因型为B_ee,而后代中 出现黑身(基因型bb),也出现小翅脉(基因型ee),而后代的基 因来自双亲,由此可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BbEe,灰 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Bbee。(3)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可知雌蝇(基因型为BbEe)产生卵的基因组成有BE、Be、bE、 be 4种其比值为1∶1∶1∶1。(4)由于亲本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产 生四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bE∶be=1∶1∶1∶1,而 亲本中灰身小翅脉的雄蝇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Be∶be =1∶1,所以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BBEe和BbEe,子代中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Ee。
F1取样 总数/条
1 699 62
F2表现型及数量/条
黑鲤
红鲤 黑鲤∶红鲤
1 592
107
14.88∶1
58
4
14.50∶1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A.鲤鱼体色中黑色是显性性状 B.控制鲤鱼体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F1与红鲤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之比为1∶1 破题关键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_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2.(2012·安徽理综,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 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 R
对感病基因 r 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 rr 占19,
抗病植株 RR 和 Rr 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
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
解析:(1)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 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体色是一对相对 性状,灰身=47+49=96,黑身=17+15=32,所以灰身∶ 黑身=96∶32=3∶1;翅脉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大翅脉=47 +17=64,小翅脉=49+15=64,所以大翅脉∶小翅脉= 64∶64=1∶1。(2)雌蝇为灰身大翅脉,可知基因型为
株占
( )。
1
1
4
1
A.9
B.16
C.81
D.8
解析:感病植株 rr 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抗病植株
RR 和 Rr 各占12,R 的基因频率为34,r 的基因频率为14。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 rr 占116。
答案:B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3.(2012·全国卷,34)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 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 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 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 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 ________和________。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雄蝇的基因 型为_______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其理 论比例为________。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命题猜想
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应用及显隐性判断
【押题1】 (杭州第一次质检)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 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杂交,F1皆表现为黑鲤,F1相互交 配的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取样 地点
1号池 2号池
必考点页 下页 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 的分析推理能力。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则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存在相互作用,A项错误;杂合子和 显性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不同,但都表现出显性性状,B项 错误;测交实验可以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用于判定 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C项错误;F2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多种条件,如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有胚胎成活率相等、 群体数量足够多等,D项正确。 答案:D
答案 D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1.显隐性性状判断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2.鉴定个体基因型的方法选取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 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 法、自交法均可使用,但自交法较简便。
必考点4 两大遗传定律相关问题整 合(5年46考 ★★★★)
必考点4
必考点5
阅考人考前“叮嘱” 随堂精练 上页 下页 返回
高考经典
1.(2012·江苏,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