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解读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解读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无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探索和实践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无锡曾经创造了诸多历史辉煌,当前进入发展关键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敏锐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以转变发展观念为前提、创新发展方式为路径、发展创新型经济为抓手,引领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激发全社会努力构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动力和活力,发展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2005年底,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建设基本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419.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 财政总收入 909.16亿元, 比上年增长 28.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05元,比上年增长 13.0%;农民人均纯收入 11280元,比上年增长 12.5%,无锡市基本现代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可以说,创新,是引领无锡市科学发展的永恒动力。

1 坚持以更新思维观念、转变发展理念为导向,致力探索创新发展方式新思路以科技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并非一路坦途,其间冲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 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定位和方向等都经历了艰辛的探索。

可以说,这是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升华而发展理念更加切合时势, 随着对市情判断的不断深入而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路径更加清晰, 随着转型升级的成就不断凸现而认识更加一致、行动更加自觉的过程。

——跳出思维惯性,转变发展理念。

近年来,无锡不断反思以往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审视发展阶段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方式的追求所在,努力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从关注地区生产总值 (GDP到倾心国民总收人 (GNP。

全市上下在反复解读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真实财富差异以及带来的不同发展效果,明确既要加速引进外资又要加快壮大本土企业, 更加注重“走出去”, 使发展能更多地增进市民福祉。

二是从工业强市到产业强市。

无锡市明确要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强调既要做强工业更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努力实现产业强市。

三是从人才辈出到人才荟萃。

近年来, 无锡市致力将思路从输出人才向集聚人才调整, 要求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科技创业人才, 努力将无锡打造成海内外优秀人才心驰神往的城市。

四是从区域分割到城乡一体。

从过去走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调整到突出中心城市的创新带动作用, 形成“1212”城市体系, 把农村加快融入区域城市化进程中。

——超越自我认知,创新发展思路。

从 2005年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开始, 无锡就不断超越自我认知,在目标方向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定位。

在 2006年初制定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中, 确立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 率先进人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2007年又大力推进提高人口、企业素质行动,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推动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跨越; 2008年出台《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意见》,要求以芝加哥、里昂、鲁尔、台北、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明确学习追赶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009年初,又正式确定把无锡建成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和服务外包产业高地,从而使无锡市转型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

——突破路径依赖,提升发展标杆。

近几年,无锡一直在引导全市上下进一步认识资源环境超负荷运转的严峻形势、过度依靠外来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支撑已难以为继、过度依赖工业主导的发展已难以为继、过度依靠政策优惠和土地资源等的创业方式已难以为继。

在明确了创新发展是无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以后, 无锡的发展目标更加鲜明, 就是抓住科技创新创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两大关键, 以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三大”转变为抓手, 把无锡建成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 通过联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高层次人才和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实现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发展的转变, 推动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和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建设步伐。

2 坚持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无锡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省苏南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全力推动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动城市转型,拓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道路在推动城市形态转型上, 无锡市从 2004年底开始, 就提出了“集聚一体、一体两翼、区域城市化”发展新道路。

一改以往小城镇建设发展道路,打破城乡分割、市县分割、无锡与江阴分割、江阴与锡山分割的城市区域传统分布格局。

通过区域布局调整, 实现全区域城市化,形成三级城市体系,即:无锡市中心城市,江阴、宜兴两个副中心城市, 10个左右小城市 (又叫城市组团 , 以及若干个农村新型社区。

避免了市县分割、区与区分割现象的产生。

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 因而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山水名城, 共建美好家园” 的城市建设目标,彰显山水自然风光,彰显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在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上,强调统筹全市城乡规划体系,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龙头, 全市一盘棋,打破“市、县级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的结构布局,确定了“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

先后修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及城乡统筹的交通规划、生态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 同时编制了农村村镇布局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了镇村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布局,促进了城乡一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在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上, 着力建设与生态湖滨城市相适应的现代都市型农业、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交通枢纽、现代商贸中心、国内外旅游胜地,通过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 扎实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 加快推动规模园区建设、特色品牌打造、综合功能开发,实现了农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

2008年,全市财政资金投入农业 2.45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 32.9亿元,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到 97.5万亩,占全市耕地的 46.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到 66.3%,工业开发园区和集中区产出占全市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 81.5%,全市农村合作组织总数发展到 1067家,参加农户比例超过50%,“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特色村比例达到 45.6%,在全国省辖市中率先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

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上,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生态优化、生活服务“三大功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无缝对接,农村城市化水平已达到 67.51%。

目前,全市实现了所有乡镇的车辆 15分钟内驶上快速干道、 30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农村有线电视行政村入户率已达到 87.4%,农村自来水普及受益率超过 97.9%, 75%的乡镇道路建成林荫道, 89%的乡镇建成省级及以上环境优美乡镇, 71.3%的村建成省级及以上卫生村, 太湖水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推动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上, 无锡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新概念, 率先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意见, 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 构建了市、市 (县区、镇、村四级信息联网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落实农民自主创业奖励、异地务农补贴、小额创业贷款等拓宽农民就业门路的政策。

2008年,无锡市培训本地农村劳动力 7.9万人, 农村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 79.8%,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 96%,充分就业率达到 90.3%,农村养老保障综合覆盖率达到 9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9.8%, 农村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率达到 100%。

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上,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使农村国民教育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 无锡市农村九年制教育全面普及, 高中入学率达到 98%, 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均达到 100%,建成为农服务社 300多家,其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120多家。

——推动产业升级,构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倾力打造“三谷”,以 IC 、光伏等全球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爆发式增长。

无数事实表明,只有抓住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科学技术,培育出新的产业,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近几年,无锡市紧紧抓住 IC 、太阳能、液晶、生物医药等能够引发新一轮增长的产业, 力争在新一代技术和产业上与国际同步, 通过加快产业的更替速度来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经过几年努力,以无锡新区为主体的,由世界一流的海力士一恒亿半导体为核心的 IC 产业集群、拥有全球领先技术以尚德太阳能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集群, 都已形成较大规模, 实现了无锡太湖“硅谷”梦想的惊人一跃; 直接从第五代起步由夏普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构成的“液晶谷”, 由中药、生物医药等构成的“药谷”,也已分别在无锡新区、马山和惠山科技园加速形成。

精心构筑“三大”基地,以攀升价值链高端环节力促服务外包扬帆起航。

在全球化分工时代, 世界先进城市已大多转变为以研发设计金融贸易等为主而处在价值链环节高端的城市。

为此,无锡市精心构划动漫、信息外包和流程外包“三大”基地建设,加大了以 Ipark(创新创意产业园、 Tpark(太湖国际科技园、 Dpark(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 Bpark(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园、 Opark(服务外包产业园等“Park”系列园区载体建设,并在 2007年推出力度空前的“123”计划 (到 2010年,集聚 100家从业人员 2000人以上、年出口 3000万美元以上的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

现在, IBM 、微软、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等纷纷入驻无锡市,尤其是清华紫光将软件总部、 NEC 将系统集成中心移驻无锡市,益德集团设立呼叫中心, 软通动力将无锡定位为全球交付总部,引发了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 为无锡市未来从整体上向价值链高端环节不断攀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人推进“7+l”政产学研合作联盟,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为打通利用国内外顶尖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流科研成果的渠道,鼓励和支持其在无锡建立科研分支机构、创办科技企业,促进其最新科研成果在无锡市转化并产业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