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

当归——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土炒当归——增强入脾补血的作用,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当归炭——止血和血
试述黄连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酒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姜黄连——缓和苦寒之性,止呕作用增强
萸黄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
第十八章复习思考题
1何谓烘焙法?举例。
2.肉豆蔻煨制的作用是什么?
3.何谓提净法?举例。
4.何谓水飞法?其目的是什么?举例。
5.不同原料干馏时有何特性?
杀酶保苷:黄芩、苦杏仁、酸枣仁、天麻、介子
吸湿回润:牛膝、当归、玄参
先炒药后加辅料:知母、没药、乳香、五灵脂、车前子、百合
四制香附的辅料:生姜汁、食盐水、黄酒、米醋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药物毒性
试述川乌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1)炮制方法:
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川乌: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个大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
(2)炮制作用:
生川乌有毒,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多外用。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3)炮制原理:
通过加水加热处理,使极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可变成毒性更小的醇胺型生物碱。
试述大黄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大黄——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消积化瘀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
试述半夏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生半夏——外用
清半夏——燥湿化痰
姜半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降逆止呕
法半夏——祛寒痰,调和脾胃
试述当归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
六神曲的辅料:面粉、苦杏仁、赤小豆、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草
马钱子——砂炒;蕲蛇——酒炙;磁石——煅淬;干姜——炒炭;斑蝥——米炒;
淫羊藿——油炙;当归——酒炙;山药——土炒;枳壳——麸炒;何首乌——黑豆汁蒸;
苍术——麸炒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剖开法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各种炙法的作用与适用药物:
酒炙
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去腥
活血散瘀药、祛风通络药及动物类药
醋炙
收敛、解毒、散瘀止痛、矫味
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药
盐炙
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
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
姜炙
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祛痰止咳、降逆止呕药
蜜炙
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
止咳平喘、补脾益气药
看水性——药材在水处理的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也叫“看水头”。
煅炭——药物在高温缺氧的条件下煅烧成炭。
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对抗同贮法——将同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中药炮制的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半夏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地黄
增强药物疗效——醋炙柴胡
改变或增强药物的趋向作用——酒大黄
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香附
便于调剂和制剂——蛤粉烫阿胶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蒸桑螵蛸
矫臭矫味,利于服用——醋炙乳香
产生新功效——血余炭、石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