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 调节功能
– 当人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注意起到重要 调节作用
• 整合功能
– 人对外界输入信息的整合作用,在注意状态下将个别 特征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在注意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 适应性动作
– 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注意 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物体上;沉思或想象时, 眼睛好像注视着远方一样,周围的事物已不被注意。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什么是意识
• 一般的心理状态(conscious states)
–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心理活 动
– 与无意识状态(unconscious states)相对应
• 清醒状态下的觉知(conscious awareness)
– 是观察者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即“某人”觉 察到“某事”。
– 指向性:心理活动选择某一事物为对象而离开 其他事物
–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一事物的时 候,会在这个事物上“全神贯注”起来
三、注意的功能
• 选择功能
– 注意的过滤作用,使信息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的中心
• 维持功能
– 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 状态
– 主要表现为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 无关动作的停止 • 呼吸运动的变化
– 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 在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
头等现象
五、注意的种类
根据引起注意及维持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 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 • 不随意注意 • 随意注意 • 随意后注意
(一)不随意(无意)注意
• 含义

(四)注意的转移
• 含义
– 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 活动转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
• 条件
– 注意转移的质量与速度依赖于对原来注意对象 的兴趣和原来注意的紧张性
– 依赖于前后活动的性质和人对前后活动的态度
• 不同于“分心”:因干扰所致的注意偏离 当前进行的活动
(五)注意的紧张性
• 含义
– 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高度集中,而同时离开 其余的一切事物
• 与注意的广度有关
– 紧张性越高,注意的范围越小,注意转移越难
七、注意的理论
• (一)过滤器理论
– 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英) – 主要观点:
• 神经系统在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 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 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 制进入意识,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它的信息 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
– 一种积极主动的高级发展形式
• 产生原因
– 对活动目的与活动任务的依从性 – 对活动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 –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 对知识经验的依从性 – 对人格和意志品质的依从性
(三)随意后注意
• 含义
– 有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有 意后注意)
– 是随意注意高度发展而形成 – 兼具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方面的某些特点
• 一种较高级心理官能(higher faculties)
– 有能动和控制的含义 – 包含一套更高级的官能,能解释在有意识状态下,一
个生物所能做的事情或这么做的原因 – 三种官能:注意、推理和自我控制
意识的意义
• 帮助生存和适应环境
– 限制功能:对个体所察觉的和所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 进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也 称无意注意)
• 产生原因
–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 新异性:刺激物异乎寻常的特性 • 刺激的强度:与周围环境相比而言的相对强度 • 具有运动性的对象或客体
– 个体自身的状态:
• 需要、兴趣、情感因素、期待、有意义的刺激
(二)随意(有意)注意
• 含义
– 有预定目的、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有意 注意)
– 人的活动任务:任务越明确,注意范围越大 – 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 含义
– 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对象上 – 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 注意的起伏现象
– 注意力表现出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
• 影响因素
– 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 刺激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确定性 – 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 了解活动的结果:反馈的作用 – 个体本身的身体状态与情绪、态度等
六、注意的基本品质
• 注意的广度 •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转移 • 注意的紧张性
(一)注意的广度
• 含义
– 是指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 量,即注意的范围
– 实验表明:视觉注意广度约为7±2
• 影响因素
– 知觉对象特点:有规律性的、集中的、相互联 系的对象,注意范围大
• (二)衰减理论
– 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 主要观点: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 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 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
– 过滤器与衰减理论的共同之处:
• 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 • 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意识与注意
• 剧场的隐喻
– 意识的大舞台 – 注意的聚光灯:意识的局部聚焦与集中
(William James,1890)
• 注意≠意识
–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对意识 经验的选择
– 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第二节 注意
• 一、注意的含义
– 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特性
• 注意的动摇
– 含义:不同于持续性注意, 它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 起伏波动
– 原因: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 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交 替而短暂下降;有机体的节 律性活动所引起
(三)注意的分配
• 含义
– 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不同的对 象或活动上
• 条件
– 必须有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程度 – 与刺激的性质有关:不同感觉通道之间分配注
– 选择储存功能:选择性地储存个体想要分析、解释并 对将来起作用的刺激
– 计划或执行控制功能:压抑与道德、伦理和实践要求 冲突的强烈欲望
• 对现实的个人建构和文化建构
– 个人建构:基于个体的一般知识、过去经验的记忆、 当前的需要、价值、信念和将来目标对当前情境的独 特解释(个体差异)
– 文化建构:特定人群的多数成员所分享的思考世界的 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