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
4、马铃薯枯萎病
症状: 初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 病茎,薯块维管 束变褐,湿度大 时,病部常产生 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 (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
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 (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300倍液。
2、茎
马铃薯的茎,按不同部位、不同 形态和不相同的作用,分为地上茎、 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4种。
3、叶
马铃薯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 叶子一样,它的叶绿体吸收阳光, 把根吸收来的营养和水分,以及叶 片本身在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制造成富有能量的有机物质,同时 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 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被输送 到块茎中贮藏起来,供应根、茎、 叶、花等生长时应用。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1、基肥
首先要施足基肥。应选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 一般每公顷铺施75000千克左右,结合播前整 地深翻、起垄。除施用西洋有机肥料外,在 播种时可在播种穴或沟内施一些西洋磷、钾 肥(或草木灰)作种肥,一般每公顷施西洋磷 酸二铵150-225千克或三元复混肥225千克, 或视土壤肥力状况而定,为马铃薯高产打好 基础。
马铃薯早疫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 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 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 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 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 次,共喷3次。
马铃薯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 发育
☆马铃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马铃薯的需肥特性
☆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马铃薯的常见病害及防治 措施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1、根
马铃薯的根是吸收营养和 水分的器官,同时还有固 定植株的作用。不同繁殖 材料所长出的根不一样, 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生的 根,成须根状态,成为须 根系;而用种子进行有性 繁殖生长的根,有主根和 侧根的分别,称为直根系。
4、花
马铃薯的花既是马铃薯进 行游行繁殖的器官,又是 鉴别马铃薯品种的一个明 显依据,也是进行人工杂 交育种的唯一部位。花序 呈聚伞形花序,花冠中心 有5个雄蕊围着一个雌蕊, 雌蕊的花柱的长短与品种 有关。马铃薯不开花并不 影响地下块茎的生长。
5、果实和种子
马铃薯的果实及其种子,是马 铃薯进行有性繁殖的唯一特有 器官。果实里的种子叫做实生 种子,用实生种子种出的幼苗 叫实生苗,结的块茎叫实生薯。 因为实生种子在有性生殖过程 中,能排除一些病毒,所以子 啊有保护措施的条件下,用实 生种子继代繁殖的种薯可以不 带病毒。近年来,利用实生种 子生产种薯,已成为防治马铃 薯退化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3、马铃薯黑胫病
危害症状:属细菌性软腐 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 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被侵 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 的症状是病株明显矮小,心 叶黄化、变小、卷曲,茎基 部及根部变黑、腐烂。腐烂 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 拔出,多半死亡。病薯从脐 部开始变黑,向髓部呈放射 状扩展,并产生黏液,有臭 味。
2、追肥
其次要及早追肥。一般在幼苗(齐苗后)追施 氮肥,结合浇水进行。这次追施的数量为氮 肥用量的50%。其目的是促进茎叶生长,扩 大同化面积。余下的氮肥应在发棵初期施用。 在发棵后期,为了促进块茎膨大和提高产量, 可补施一次钾肥(或草木灰)。值得注意的是, 进行科学施肥与管理,协调地上部茎叶的生 长与地下部块茎的膨大是马铃薯高产的技术 关键。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的生长周期 1、发芽期:从块茎上的芽开始萌发到幼苗出土是
马铃薯的发芽期。发芽期的生长以地下主茎生长 为主,是马铃薯扎根、结薯、保证后期茎叶健壮 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构成产量的基础。块茎萌 发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主要由种薯本身提供, 因而对大一点的种薯块,大家经常说母肥儿壮。 2、幼苗期: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20-25天。 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茎形成6-8片叶为幼苗前期。 此后茎叶的生长量猛增,待主茎上叶片分化到 12-16片后,顶芽便进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现 花蕾时,地下匍匐茎的顶端开始膨大,此期为幼 苗期的后期。
1、马铃薯块茎蛾
症状:幼虫潜入叶内, 沿叶脉蛀食叶肉,余留 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 严重时嫩茎、叶芽也被 害枯死,幼苗可全株死 亡。田间或贮藏期可钻 蛀马铃薯块茎,呈蜂窝 状甚至全部蛀空,外表 皱缩,并引理种薯。对有虫的种薯,可用90 %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种薯,晾干后再贮 存。 (2)及时培土。在田间勿让薯块露出表土, 以免被成虫产卵。
2、水分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要量是很大的, 必须有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马铃薯的幼 苗期,由于有种薯贮藏的水分,即使土壤中缺水,也 能正常萌动、发芽和出苗。此时的土壤含水量一般以 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轻微的干旱还可以刺激 根系的充分发育,为后期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 孕蕾期开始到块茎膨大期(即开花至茎叶停止生长), 马铃薯对水分的供应就变得极为敏感。这一时期也是 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土壤的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 大持水量的70%~80%,一旦缺水,块茎的产量将大幅 度下降,并难以用其他技术措施来弥补。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疫 区种薯向外调运,病田的土壤及其上生长 的植物也严禁外移。
(2)重病地不宜再种马铃薯,一般病地也 应根据实际情况改种非茄科作物。
(3)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勤中耕,施用净粪, 增施磷钾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
(4)必要时病地进行土壤消毒。
二、主要虫害
防治措施:
(1)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
(2)监控天气状况,尤其是8月,以便在需要时 采取措施。
(3)开花前后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 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 生时,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 治,每隔7d喷1次。尤其在植株快速生长期,植株 每隔几天会成倍地生长,所以关键在于预防新生叶 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马铃薯的需肥特性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喜有机肥。因为有机肥既可以提供 全面的营养,又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其生长发育需要 十多种营养元素,即C,H,O、N,P、K、S、Ca,:Mg、Fe、 Cu、Mn、B,Zn、Mo。Cl等。除C、H、O是通过叶片光合作 用,从大气和水中得来以外,其它营养元素主要是通过根 系从土壤中吸收。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 少。据试验,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吸收氮2.5-3.0kg, 磷1kg,钾4-5kg。在马铃薯一生中,幼苗期需肥较少,占 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需 肥最多,约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50%以上,淀粉积累期 需肥又减少,约占全生育期需肥总量的25%左右。
4、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较快。 若生育期间长期光照不足或在荫蔽缺光的地方,茎叶容 易徒长,延迟块茎形成,削弱植株抗病能力,对产量影 响很大。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马 铃薯植株的生长、形态结构的形成和产量的多少,与光 照强度及日照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马铃薯的幼苗期、 发棵期和结薯期,都需要有较强的光照。日照时间长, 光照强度大,有利于茎叶的光合作用,对于马铃薯的枝 叶繁茂,健壮生长和开花结果都非常有利。马铃薯植株 在各生长期对日照时间长短要求不一样,在发棵期喜欢 长日照,在结薯期要求白天的光照时间短一点,最好有 较长的夜间和较大的温差,这样才能有利于结薯和养分 的积累,使块茎个大、干物质多、产量高。
一、主要病害
1、早疫病 症状: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
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 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 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 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 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 植株缺水、生长衰弱。
3、马铃薯器官形成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1)块茎形成期:从现蕾到开花为块茎形成期,块茎的
数目也是在这个时期确定。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期,块茎 不断膨大。 (2)块茎形成盛期:从开花始期到开花末期,是块茎体 积和重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对水 分和养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时期,一般在花后15天 左右,块茎膨大速度最快,大约有一半的产量是在此期完 成的。 (3)、块茎形成末期:当开花结实结束时,茎叶生长缓 慢乃至停止,下部叶片开始枯黄,即标志着块茎进入形成 末期。此期以积累淀粉为中心,块茎体积虽然不再增大, 但淀粉、蛋白质和灰分却继续增加,从而使重量增加。 4、休眠期: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休眠期长的可达3 个月以上,休眠期短的约1-2个月。不同品种不但休眠期 长短有区别,而且休眠强度也不一样,多数品种在成熟期 后20天以内,休眠强度最大,休眠不易打破。休眠期越短, 块茎越不耐贮存,休眠期越长,块茎越耐贮存。
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
(2)催芽或晒种,淘汰病薯。
(3)切薯播种时,用55%敌克松按种子量的 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 草木灰拌匀,再加10kg左右的干土拌匀,然 后与种薯拌匀,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55% 敌克松350g与15~20kg干土拌匀后直接撒 施在马铃薯播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 及时拔除,或用55%敌克松稀释500~800液 灌根,或在茎基部喷雾。
5、马铃薯癌肿病 症状:主要为害地下部。被害块茎或甸甸
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 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 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 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病薯在窖藏期仍 能继续扩展为害,甚者造成烂窖,病薯变 黑,发出恶臭。地上部,田间病株初期与 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 色浓绿,分枝多。重病田块部分病株的花、 茎、叶均可被害而产生癌肿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