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病毒ppt课件

微生物学:病毒ppt课件


组成 。壳粒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认辩的组成 衣壳的亚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
两种基本对称形式: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
螺旋对称 二十面体对称
衣壳的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子
的破坏。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
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子 的吸附和入侵。
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
1、吸附
静电吸引
毒 粒
无特异性,可逆吸附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
特异性,不可逆吸附
易感 细胞
2、侵入
侵入方式
囊膜与细胞膜融合 胞饮作用 直接侵入 有囊膜病毒
无囊膜病毒
3、脱壳
病毒侵入细胞后,囊膜和/或衣壳除去而释 放出核酸的过程。
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能表达所必需的。
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隐蔽期。
将新鲜动物组织经胰酶等消化获得的单个细胞
细胞类型
二倍体细胞株
将原代细胞连续传代后获得,染色体数目不变
传代细胞系
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在体外无限分裂增殖
(二)病毒的鉴定
1、电镜(EM)形态观察:一般不用 2、包涵体检查
3、细胞病变效应(CPE)
4、免疫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HA及HI试 验、琼扩试验、中和试验 等 免疫标记技术:荧光抗体、酶标抗体等
通常认为一颗病毒形成一个蚀斑
病毒的纯化及量的测定
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病毒
重点:病毒的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验: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
口蹄疫病毒
(微RNA病毒科 口疮病毒属) 血清型(7个):A型、0型、C型、SAT(1型、2型、 3型)、亚洲I型 不耐酸
肉品自然酸化去毒
致病性
自然条件下,偶蹄兽最易感
猪、牛、羊等的口蹄疫(口腔黏膜, 舌,蹄,间或乳房部位皮肤发生水疱)
的抗体。
囊膜
是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包膜,含有脂类、蛋白
质和糖类,基本结构与生物膜相似。
对脂溶剂敏感
具多种生物学功能(保护核衣壳,决定病毒的宿主
嗜性),是启动病毒感染所必需的。
纤突
某些病毒囊膜表面所具有的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物, 与病毒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有关。
三、病毒增殖 (一)核酸复制
所有(真) 病毒共有
纤突
衣壳的结构单位 衣壳
核酸
囊膜
衣壳
纤突
核酸
位于毒粒中心,构成其基因组。 一种病毒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RNA或DNA。可能单股或双股 ;可 能线状或环状;可能分节段或不分节 段。
无衣壳的病毒核酸仍具有感染性, 且感染范围更广,但感染力较弱。
衣壳
围绕病毒核酸并与之紧密相连,由许多壳粒
病毒的检查可从两方面进行
分离鉴定病毒 采集血清,检测相应抗体
包涵体 病毒感染细胞后,于细胞内形成的一种特 殊结构,染色后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特殊名称:天花病毒包涵体称为顾氏小体(Guarnier),狂犬病 毒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Negri),烟草花叶病毒包涵体称为X 体
包涵体是某些病毒对敏感机体或细胞的病理学特征,其位置、 数量、大小、形态、染色特性等可作为病毒鉴定的依据 包涵体可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可一个或多个;有的较大, 有的较小;或圆形或无规律形态;可嗜酸(伊红染成粉红 色),可嗜碱(苏木精染成蓝色)
噬菌体多呈蝌蚪状,也有球状和丝状。
大都病毒可通过细菌滤器。
几种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采用各种电镜技术观察毒粒的形态
口疮病毒(接触性脓疱皮炎病毒) (负染)
痘病毒 (投影)
埃博拉病毒(正染)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核酸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基本化学组成
病毒颗粒在 化学上表现 为核蛋白
三、结构
核酸 衣壳 囊膜 统称核衣壳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或机体时,常 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称为干扰现象。
干扰素:活细胞受到病毒等诱导物作用后产 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 抗病毒 功能 抗肿瘤 调节免疫
病毒的实验室检查
一、病料的采集
注意 问题 采集适宜的病料:含毒量最多 注意采集病料的时间 低温保存与运送 防止病料污染
微生物学:病毒
一、大小与形态
个体小(测量单位:纳米)→电镜观察
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很大(如痘病毒颗粒直径
约为300nm,口蹄疫病毒颗粒直径10-22nm)
形态大致可分球形、 杆形和其他形状(如蝌蚪
状,卵圆形丝状、砖形、子弹形等) 动物病毒多呈球形、卵圆形或砖形。
植物病毒多呈杆形或丝状,少数呈球状。
病毒的包涵体图
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 — CPE)
是多数动物病毒经敏感细胞培养引起的细胞显微表现的改变 CPE类型:细胞聚集、圆缩、 脱落,形成合胞体
CPE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重要指标,具有种的特征。
病毒蚀斑(plaque):又称空斑,是病毒 在表面覆盖有营 养琼脂的细胞单层上形成肉 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
隐蔽期
自毒粒在受染细胞内消失到细胞 内出现新的感染性毒粒的时间。
不同病毒的隐蔽期长短不同
如:DNA动物病毒的隐蔽期为5~20h RNA动物病毒为2~10h
(四)动物病毒的繁殖特点
1、侵入
①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
③毒粒包膜与细胞质 膜的融合;
②细胞的内吞功能;
4、生物合成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作为生物合成机构,使病 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 酸。
mRNA的 合成
早期:特异性酶的合成 核酸复制 结构蛋白质合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装配与释放
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组装成完整的病 毒颗粒,称做病毒的装配,亦称成熟。
成熟的子代病毒颗粒依一定的途径释放到细胞外。
有囊膜病毒在出芽释 放过程中获得囊膜。
出芽 细胞溶解
装配与释放
有包膜病毒的装配与释放有时 也是同时完成的
四、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毒粒 宿主细胞
提供原料, 能量及生物 合成场所
有繁殖性的病毒基因组 具有感染性的毒粒消失
释放至细胞外 装配成具感染性的毒粒
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 病毒核酸和蛋白质
(二)、增殖过程 ①吸附 ②侵入 ③ 脱壳 ④生物合成
⑤装配与释放
复制周期:自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
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病料处理
抗生素 细菌滤器过滤 高速离心 除 菌
采集时无菌操作
二、病毒学检查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动物病毒 动物:健康、易感、体内无相应抗体
禽胚(最常用鸡胚):易感SPF胚或非免疫胚
细胞:易感
卵黄囊接种 常用接种途径 羊膜腔接种
绒毛尿囊腔接种
绒毛尿囊膜接种
几乎所有的禽源病毒都能在禽胚上增殖
原代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