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阅读专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复习并掌握记叙文的概念、六要素、记叙顺序、表达方式的知识。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考点、规律及答题方法。
3、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
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一、记叙文概念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或季节、时段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可以写出外貌,特点)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如何发生的。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三、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1、题目拓展法文章特点:题目本身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
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误区警示:题目拓展法≠扩句。
题目拓展法与我们平时进行的扩句训练有着本质的不同。
扩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修饰的词语,使语句更具体、生动。
而“题目拓展法”必须和文章内容相联系,让题目表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使读者不但知道写什么,还知道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2、段意合并法文章特点:层次清晰的文章;文中含有中心句的文章。
误区警示:段意合并法≠把段意累加起来。
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等于把段意简单地累加起来。
如果把段意简单地累加起来就会造成语言表述上的累赘,甚正会出现语病。
正确的做法是在段意合并时,进行合理的概括和组合,使其形成语意完整、连贯的一段话。
3、六要素归纳法特点:包含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答题格式:1.要素归纳法。
找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发展、经过、结果:(1)什么时候+ 谁+在什么地方+为了什么目的+干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
(2)找主干法。
缩句的主干是:谁+ 干什么;或什么东西+怎么样。
2.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就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题目充实补充,就可得到文章主要内容。
【例题引路】《一群光头男孩》在印第安纳州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布来恩的少年不幸得了脑瘤,他在接受化学治疗。
治疗的结果是他漂亮的金发全部掉了。
布来恩难过极了,他整天躲在家里,连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见。
大家都很着急。
一天,同班的一男孩对自己的妈妈说:“我想把头发全剃光,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妈妈赞同地点点头,拿出剃刀,帮儿子把一头(柔软柔嫩)的金发全剃光了。
这一天,学校里有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二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三天,学校里(发现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
第四天清早,这一群光头男孩来到布来恩家门口,他们大声叫着布来恩的名字。
布来恩透过窗户看到这情景,激动地跑出屋子。
这一群光头男孩相拥在一起。
每个人都笑得那么欢快。
1、在文中的横线上,把这个男孩的话补充完整。
(4分)2、用一两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凤凰》(20分)古时候,有个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
人们听说了,一窝蜂的跑来看。
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的雕起来。
当风头、凤尾还没雕成,羽毛也没有刻完的时候,围观的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看见凤凰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啊,简直像公鸡。
”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睛说:“雕的一点也不像凤凰,倒像只又丑又笨的鸭子。
”其余的人也指指点点附和着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凤凰呢!”听了这些,木匠并不理会,仍然专心致志的雕刻着。
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便三三两两的散开了。
只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仍津津有味的欣赏着。
没过几天,凤凰雕成了,还涂上鲜艳的色彩。
人们又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
只见凤凰翠绿的冠子高高耸立,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色彩缤纷的身子格外耀眼,鲜艳美丽的翅膀跃跃欲飞。
木匠用刻刀轻轻一点,给凤凰刻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凤凰立即扑噜噜的拍打翅膀,腾空而起,再屋梁上回旋飞翔,三天三夜没有降落。
这时围观的人齐声陈赞,以致惊叹凤凰的精美,夸奖木匠技艺非凡。
那位白胡子老头听了,扭过头来,说:“别忘了,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样议论啊!”一句话说得人们都羞愧的低下了头。
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书如命的人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
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与节意。
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松鼠看错了达尔文是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么成长。
长大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每天工作后,喜欢到树木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就是在这样休息的时候,他也不忘记科学研究,还要认真人观察树木里的东西,思考一些问题。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
他一动也不动地在树下看啊想啊,站了好久。
一只小松鼠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头,大概以为他是一根木桩。
小松鼠在他肩头上左看看,右看看,还挺得意哪!树上的松鼠妈妈可急坏了,它叽叽直叫,好像在警告小松鼠:"孩子,你看错了,那不是木桩,是一个人啊!"松鼠妈妈其实不用担心。
达尔文十分喜爱小动物,他是不会伤害松鼠妈妈的孩子的。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给出的答案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
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