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中学物理教学法:绪论

1 中学物理教学法:绪论





1955年,中央教育部颁布了《师范院校物理系中学物理教学法及 中学物理实验技术试用 大纲》,使中学物理教学法成为师范院校 物理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这为该学科在我国的发 展奠定了 重要基础。
课程的历史沿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科学研究出现 了新的局面,物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借鉴 了国外教育教学理论,使物理教学理论实践的研究得以高速发展 。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业内人 士越来越认识到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学物理教师,就必须改造中 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教材与教法,使中学物理教学法课向着理论 的高度上升,朝着实践的方向延伸。 因此,一些高师院校先后把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造成由物理 教学概论、物理课程教材论、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物理教学技能 训练等子课程组成的物理教育学系列课程(或称为物理教育课程 )。所以可以说,物理课程教学法是在中学物理教学法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隶属于物理教育学系列课程的一门新兴学科。
北派主要成就

《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 《科学、技术、社会辞典(物理卷)》
教学理论

课程的历史沿革

教学法课程是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建立在物理和教学论 基础之上的一门培养教师技能的专业课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和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 些国家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在我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和南京的 高等师范学校首开中学物理教学法这门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各高等师范学校的物理系先后开设此课;
2001年7月 2003年4月

中国跨世纪的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已引起 国内外的相当关注!
国际关注
Curriculum The U.S.-China Reform: 2,330,000条 Education Leaders
Forum on Math and Science Education Curriculum
南派主要成就



瓶瓶罐罐做实验 ,自制教具与仪器进行 实验 ,与联合国倡导的low-cost观点一 致 我国第一部:《中学物理教学法》 系统建立了实验教学理论,《物理实验 论》
代表性人物:许国梁、陶洪、吴永熙、 过祥龙

物理课程论发展的两大流派


阎金铎 (1931~)1954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 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 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 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国家教委高校理科物理学教学指导 委员会物理教学论组组长,国家教 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物理审查 委员会负责人。
高中物理 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 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 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 课程基本 目的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理念 内容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实施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司 南
高 中 物 理
课程结构
新课程结构
选修3-5 物理C4 选修3-4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择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3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

物理2 物理1

必修
共同必修
综 合
9年级 8年级
初 中
新课程内容标准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l 进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和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
课程难点—新课程改革(机遇和挑战)

讨论问题二

(1)为何要进行基础物理教学改革? (2)知识与能力是正相关的吗?
有关中学物理课程改革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在中小学课程上进 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物理学科成为这一浪潮中 的引人注目的一例。而作为改革的纲领,物理 课程标准的改革更是被提上日程。2003年,我 国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继出台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上海市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此次改 革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媒体如何使用 如何对学生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怎样学好本课程

牢固掌握物理学知识,它是教学基础 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积极实践、积累教学经验 学习并参与教育研究活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李来政,何雄智主编, 现代基础物理教育学,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Reform in China 1,970,000条

关于基础物理教育改革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 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 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 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 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 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基础物理教育更应培养该培养的是一个全面发 展的人

1912年,民国成立, 改订学制。京师师范 学堂改称国立北京高 等师范学校,并设立 附中附小为教育实习 场所。1919年,增加 讲授法
高师第一任校长-- 陈宝全

物理教学法发展的历史 --物理教学法设立





1933年,设立物理系。安排教育课程如 下: 一年级:教育概论 二年级:教育心理 三年级:普通教学法、教育统计、教学 参观 四年级:物理教学法、中等教育等 标志着我国物理教学法课程的正式开始
“一纲多本” 是本次课程改革 的亮点之一!
新教材标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
北师大——新世纪版 江苏教育出版集团——凤凰
上海科技+山东科技—— 司南 司南
新教材的特点
1.注重基础性 2. 强调时代性 3. 体现选择性 4. 强调逻辑性、可操作性
注重基础性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主要参考书目:

1. 阎金铎,郭玉英主编;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阎金铎等,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1 3.许国梁等,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要求



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其它与本课程相关的活动; (讨论及出勤率占总成绩的20%) 学写教案或教学研究论文(教案或教学研究论 文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基础物理教育新观念

知识不能灌输, 应由学生去获取;
能力不能移植,应通过实践进行培养; 情感不能通过说教产生,只能是实践的体 验才能得到发展.


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 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 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单纯考虑 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 和能力的需求,而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
基础物理教育的重要课题

如何使中学生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对社 会有用的人,是基础物理教育研究的重要 课题.
应该按照教育科学和中学生的心理活动 特点来培养现代中学生.

基础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基础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观念的转 变.
传统的物理教育是以传授物理知识、训练技能为本.而 全面培养人才,提高其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 新的教育观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 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着眼 点和目标;正确处理了学生发展与物理学科、社会需求 的关系,使三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物理课程论发展的两大流派

1900,林乐知( Young J. Allen,万 国公报创办人)为董 事长、孙乐文先生( David L. Anderson) 为校长。创办二十世 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 大学,东吴大学正式 诞生。
物理课程论发展的两大流派


朱正元(1900~1985) ,著 名物理教育家。1919年8月考 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 ,与严济慈、赵忠尧等为先后 同学,就学于胡刚复门下。 1936年获硕士学位。 1939年任教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52年任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 教授兼系主任。
基本问题



教:教师如何利用物理学、心理学、教 育学理论有效指导教学 学:通过学习理论的指导,使学生科学 的学习物理学知识 围绕上述基本问题,物理教学论必须回 答以下问题。
核心问题
教 与 学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与结构是什么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中学物理教学需要遵循的规则
◆ 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 方法, 熟悉中学物理教学的日常工作与全过程。
◆ 明确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了解《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具有初步 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能顺利地进入和完成教育实习工作。毕业后, 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物理的教学环境,胜任中学物理的教学工作,完成中 学物理教学的教育要求。 ◆ 了解物理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逻辑方法、思维 方法和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内容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评价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 评 价 : 更 新 观 念 , 学 生 发 展
● 内 容 : 时 代 性 、 基 础 性 、 选 择 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