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教学法1-6章习题解答

中学物理教学法1-6章习题解答

1、思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2、物理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3、中学物理教学原则:(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2)激发学习
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4)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4、常用教学模式及其各自的操作过程:(1)启发——引导模式:激发动机——引
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2)自学——讨论模式:提出问题或明确主题——指导自学——讨论交流——成果总结(3)探究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用(4)课题研究模式: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总结交流(5)合作学习模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
5、常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
启发思维、发展能力的方法(2)讨论法: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3)谈话法: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这种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5)阅读法:物理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图像
6、常用教学策略:(1)概念转化策略(2)任务驱动策略(3)图示策略(4)分层
教学策略:A 学生分层 B 教学目标分层a:发展性目标b:提高性目标c:基础性目标 C 课堂教学分层 D 分层练习 E 分层评价
7、物理教学资源的特点:多样性、独特性、价值潜在性
8、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优先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个性原则
9、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特点:广泛性、生活性、趣味性、体验性、便捷性
10、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自制器具、自组物件、借用器具开展物理实
验、用人体获得亲身感受、用手学物理
11、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的利用:(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演示实验、
课堂小实验、边学边实验、趣味物理实验等(2)课间利用教学资源(3)在实验室利用教学资源:验证型实验、探究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等(4)利用家庭中教学资源:验证型、探究型、制作型、创新型等(5)利用公共场所的教学资源12、生活与社会教学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1)了解环境资源可利用情况(2)
根据教学主题确定实验内容(3)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生活资源(4)实验方案与器具设计a:针对实验主题的方案设计b:针对环境中某具体实物的实验设计13、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特点:(1)从内容的选择上,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的需要出发,由单纯注重物理知识转变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并重(2)在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围绕三个核心科学概念选取和组织物理知识,知识结构比较松散,注意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在对知识的要求上,注重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注重对知识的定性理解和实验应用,在定量计算方面则降低了要求
14、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特点:(1)知识范围广(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
步增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4)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科学探究要素的基础上,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5、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发展统一、多个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16、教学设计的原则:(1)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2)整体设计和
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3)规范性和创造性兼顾原则(4)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并重的原则(5)教师与学生交互协调的原则
17、教学设计的内容:(1)制定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3)分析学生和
教学环境(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6)制定测评工具(7)教学反思和修改
18、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要
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的实现(2)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保证该模块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上的合理分配(3)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4)对于单元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划分,这种划分将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
19、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1)首先明确教学目标(2)教学设计的建议a
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出发认识力b体现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c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3)课时分配建议:单元教学应由明确的主题b单元教学设计还需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c单元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0、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
计划,编写教案。

做到“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21、教案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实验教具及媒体、教学过程(主要内同、程序安排、时间分配、习题作业、技能训练等)、课后分析
22、说课的基本内容: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过程、说实验
23、说课要求:(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
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专家、领导视为学生(3)说课不是“备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5)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6)说课与评课结合
24、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
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3)实验能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5、中学物理实验分类及其作用(1)演示实验a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b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c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d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2)学生分组实验a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b测定性实验c验证性实验d探究性实验(3)随堂实验:a由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学习知识b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b由于在这类实验的间隙穿插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有利于扩大课堂内师生的信息交流c出于这类实验小型灵活、运用方便,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6、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明显和直观a演示
的现象要明显b仪器简单,过程明了c多种感官并用,提高感知效率(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确保安全c正确对待演示中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4)要有启发性
27、演示实验教学中得观察指导策略:(1)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
备(2)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理清观察思路(3)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a纵向对比b横向对比c正反向对比
28、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
表的习惯:(途径)观察、思考、查阅资料、、尝试练习、相互讨论(2)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a装配仪器b仪器的预备性调整c启动仪器和观察记录d实验结束后收尾工作(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4)学会正确读数:先观察量程,再看最小分度,然后看零点,再进行读数和记录
29、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准备阶段、操作阶段、总结阶段
30、探究性实验一般过程(1)创设真实的情景,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与假
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交流与合作
31、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
32、四个要素:学生、教师、物理世界、媒体。

关系:学生是认识的主题,物
理世界是被认识的客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媒体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
名词解释
1、科学素养: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
题的能力。

2、科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门学科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教学指导性
文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中学教学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3、内容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的主题,规定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4、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
本要求
5、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
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操作程序6、教学方法: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也
对应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7、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
适应学生认识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特点:针对性和选择性
8、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于实现教学目标各种条件的总称
9、文本教学资源:以文本形式呈现物理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有物理教科书、物理
教学参考书、物理教学期刊、物理科普读物等
10、说课: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有授教师对同行或专家、领导系统地阐述自
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1、物理实验:物理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
条件下使用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进行观测研究的科学实践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