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灞桥区红旗街办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技术方案

灞桥区红旗街办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技术方案

灞桥区红旗街道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方案编制单位:西安皓海嘉水处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17年3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01.1项目概况 01.2编制依据 01.3编制原则及范围 (2)1.4项目建设的意义 (3)1.5项目区基本概况 (3)1.6区域水文地质情况 (5)第二章饮用水水源地现状 (7)2.1水源地概况 (7)2.2饮用水水源地现状 (7)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 (11)3.1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 (11)3.2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及警示标志工程 (11)3.3村庄污染治理工程 (14)3.4水源地取水口治理工程 (14)3.5供水站治理工程 (14)3.6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 (14)第四章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 (16)4.1加强组织领导 (16)4.2项目实施原则 (16)4.3项目实施内容 (16)4.4项目建设阶段 (16)4.5建设工期安排 (17)4.6项目监督管理 (17)4.7施工总体布置 (18)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19)5.1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 (19)5.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20)5.3项目使用期间的环境保护 (22)5.4环境影响评价 (22)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23)6.1安全防护措施 (23)6.2卫生管理措施 (23)第七章建设投资估算 (25)7.1、估算依据与说明 (25)第十章项目招标方案 (27)10.1建设项目招标依据 (27)10.2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27)10.3项目的招标方式 (27)第十一章风险分析及对策 (28)11.1业主方自身风险分析及对策 (28)11.2项目建设参与单位诚信风险分析及对策 (29)11.3合同风险分析及对策 (30)11.4项目资金、质量和进度风险及对策 (31)第十二章工程效益分析 (33)12.1目的 (33)12.2社会效益 (33)12.3项目与所在地相互适应性分析 (33)12.4社会风险分析 (34)第十三章结论 (35)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灞桥区红旗街道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方案建设地点:灞桥区红旗街道高桥、常家湾等2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单位:灞桥区红旗街道项目建设期:施工准备以及施工建设期共计2个月。

1.2编制依据1、采用的相关法律及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2、相关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3-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分散式引用水水源地保护环境保护指南(试行)》《土壤环境质量标注》GB15618《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18《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HJ/T91《地下水环境检测技术规范》HJ/T16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55《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3、相关文件《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2013〕14号)《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意见(2010—2020年)》1.3编制原则及范围1、编制原则加强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水资源有效保护为前提,切实保护水运行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用水节水意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通过隔离保护防护措施,使饮用水源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饮用水水源地饮水得到保护。

灞桥区红旗街道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方案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水源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工作从污染整治、防护措施、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同时又要突出对现有污染的整治以及进行相关的防护隔离工作。

可操作性原则: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实施必须与当地相关规划结合,以保证各项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

本方案从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与合理规划。

2、编制范围根据灞桥区红旗街道饮用水源地现状确定该项目保护范围为高桥、常家湾村,红旗街道供水站周边划定的一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主要保护范围:在红旗街道供水站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实施围墙、围栏保护、警示、标志和清理整治工作,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1.4项目建设的意义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充分调动最基层的群众力量,改善生态环境,为提高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通过对水源地保护区实施保护工程和水源地清理整治工程,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水源地的保护,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灞桥区红旗街道饮用水水源地作为高桥、常家湾村最主要的集中供水水源地,承担着一万多人的饮用水供给。

开展水源地保护工程,使得水源地周围的植被受到保护,水源得以涵养,饮用水水质得到保证,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发挥长效作用,从而实现项目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通过水源地保护醒目的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地下水质污染,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同时可以促进农村生态改善、环境美化,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5项目区基本概况1、项目建设背景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2013〕14号)文件精神,按照“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建设,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大背景。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是当地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安全保障、事故应急与管理、监测信息发布和污染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措施和制度;针对当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有利于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政策,为饮用水水源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意见(2010-2020年)》精神,依法规范设置水源保护区界碑、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施全封闭管理,坚决取缔一、二级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排污口,杜绝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严厉查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采砂、开发土地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活动;结合退耕还林、移民搬迁等相关政策;加快调整现有划分不科学、不规范的水源保护区,以适应水源保护的实际需要。

2、地理位置灞桥区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中部,西安城东部,系西安市城六区之一。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9′~109°16′,北纬34°10′~34°27′。

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西与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相连,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渭河与高陵区相望。

距新行政中心5公里,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办事处,33个社区,22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60.82万(2014年底),因境内遗存始建于隋代的古灞桥而得名。

区内地貌多样,山、川、塬、壑各具特色,有驰名中外的白鹿原、洪庆山,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3% 。

“八水绕长安,灞桥居其三”,浐灞渭三河穿越全境,流域面积达170余平方公里。

区域生态环境优美,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已建成开放,形成了万余亩流动水体景观及十里绿色休闲生态长廊,成为国家3A级景区。

灞桥区内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龙山文化的米家崖遗址和隋汉灞河古渡遗址、汉文帝灞陵、黄巢练兵遗址,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以及白鹿塬、鲸鱼沟、洪庆山竹翠林青,构成集中而丰富的审美文化资源、产业文化资源与经济文化资源。

灞桥区红旗街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塬下,西临浐河,距市中心10公里,属于灞桥南部平原区,西与长安区、雁塔区隔河相望,东与临潼接壤,是一座千年古镇。

3、地形地貌及其气候特征项目区为浐河一级阶地,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358.9~440.0m之间。

灞桥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降雨量635mm,日照时间为2026~271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2~13.3℃,极端最高气温为41.7℃,绝对最低气温为-20.6℃。

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3650~4325℃,年无霜期202~208天。

年初霜日期为11月1日以后,终霜期为4月1日以后。

风向频率(静风频率)为30%左右,平均风速为2M/S。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

全年适于旅游的天数为290天,其中最佳的旅游时节为3月中旬至6月底、8月初至11月中旬,约210天。

1.6区域水文地质情况1、水文情况八水绕长安,灞桥据其三”,灞桥区内灞、浐、渭三河交汇常流,流长60公里,流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

其中,渭河在区内流长约10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灞河在境内流长约34公里,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浐河在区内流长约11公里,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

区内浐、灞、渭三水是西安市水源地之一,年过境客水总量达64.02亿立方米,加上1.8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储量,累计65.8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项目区水资源呈现地表水水量小,水质差,且主要用于工、农业用水。

项目区地下水水量丰富,有浅层水水质差,承压水水质好的特点。

项目区地表水主要有浐河,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以降雨入渗补给为主。

近年来河道自然流量趋减,除汛期有水下泄外,平时径流量很小甚至断流。

项目区地下水储量较为丰富,总补给量35.14万m3/km2,其中将水入渗补给17万m3/km2,可开采量30 m3/km2,地下潜水埋深7-12m。

2、地质情况项目区地处在观众盆地古浐河河道,地址年代属第四纪,含水层岩性为粉砂、细砂、细中砂、中细砂、中粗砂、含砾等组成。

第二章饮用水水源地现状2.1水源地概况根据2005年全市农村饮用水安全普查,项目区属于浅层地下水严重污染区,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因此进行了集中供水改造,建成了净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工艺流程为:机井取水—加药消毒—清水池—加压—用水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