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8月6日)
内容摘要:南京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如何抢占机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引领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支柱产业,是南京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不同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开展广泛调研和总结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发展优势、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南京在“三个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谋求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支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理解各有不同,英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来创造财富和就业
机会”。

在中国,最先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是台湾,其定义描述为“源于创意和文化积累,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办发〔〕24号),“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之中。

近年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众多国内城市均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分类标准尚无统一界定。

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南京文化产业的意见》和《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初次进行了分类(见表一、表二)。

表一: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范围比较
表二:各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
从上述对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理解和分类能够看出,虽然各地采用的概念表述和分类标准不同,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明确的: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传统文化产业,又有别于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在内涵上强调文化的工业化复制和商品化推广,是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融合;而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对文化产品的简单复制,更强调运用文化艺术创造性推动经济的新兴理念和经济实践,它的核心是创意,灵魂是文化,支撑是科技,属于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如下:
1、高知识性。

文化创意产品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

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2、高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3、强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及优势分析
从国际和国家层面分析,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

经济全球化将大大缓解产业发展的要素瓶颈,为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本、人才支持及先进经营管理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又先后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第一次将文化产业提高到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纳入国家产业规划体系,标志着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地位的确立和提升。

3月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94号)紧紧围绕推动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繁荣。

当前,《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中国文化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从南京层面分析,新时期,南京要实现“三个发展”,既要解决内外部结构失衡问题,又要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在面临要素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城市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市经济
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明确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国际、国内创意设计交流平台,努力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为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以来,南京市先后发布施行的有关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达到33部,主要涉及产业规划、经济政策、园区扶持建设、企业扶持等四类,其中,以出台的“5+1”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最具代表性,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已经形成。

同时,独特的比较优势为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优良的区位优势
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处,是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交通和通信枢纽。

便捷的交通、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齐全的城市功能使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辐射力和凝聚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要素资源。

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的规划地位由“副中心城市”提升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依托这一高端定位,南京将凭借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有效实施区域间的资源共享、互助合作及产业链延伸,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化。

(二)深厚的人文底蕴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园林城市、文明城市,获颁“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六朝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等文化遗存有着明显的存量优势。

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高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创作之源,形成了文化环境和精神层面的支撑。

(三)丰富的人力和科教资源
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各类高等院校6 1所,各类科研机构543家,全市现有院校中开办文化、创意相关专业的有近10家,文化企业开展相关专业培训的有近百家。

这些较为雄厚的教育科研实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丰厚的产业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市形成了制造业发达、服务业繁荣的雄厚产业基础,各类产业发展呈现既分工细化又互相融合的态势,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使知识、科技、文化、艺术等元素更多地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南京有着丰富的工业文化历史遗产,大量优秀历史工业建筑浓缩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南京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功能转换中,历史积累的空置废弃工业老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