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研究
(一)行业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实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宏观调控与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组织拟订发展循环经济、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
生态环境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组织制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监督实施,提出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抬标,督查、督办、核查各地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担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的责任,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建筑节能的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大建筑节能项目,推进城镇减排;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指导全国建筑活动,拟订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和指导实施,拟订工程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的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作为环境保护行业的自律性组织,负责制定本行业的行规行约,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利益和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参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经济政策、技术政策等;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组织开展本行业相关调查研究和行业统计,收集、分析和发布行业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二)行业政策法规1、主要法律法规
2、主要产业政策
(三)行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伴随着大量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环保行业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污染防治的角度出发,可将环保行业划分为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环境修复及其他等子行业。
其中,固体废物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三个子行业在整个环保行业中占主导地位。
1、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概况
(1)大气污染概况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60.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化石能源利用和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形势进一步恶化,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继续加剧,多重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大气污染物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等为主。
自2011年以来,受益于工业废气治理政策的强制推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呈现出下降趋势,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雄厚,整体排放基数居高不下,污染变化情况存在不确定性,大气污染治理尚未呈现根本性扭转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02.86万吨,相较2015年减少40.68%;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394.31万吨,相较2015年减少24.67%。
烟(粉)尘排放量则呈现震荡趋势,2015年排放量达到1,538.01万吨,较2011年增长20.27%,2016年排放量下降至1,010.66万吨。
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情况如下:
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