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电厂厂区工程测量方案

某电厂厂区工程测量方案

1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规模为1×747MW,装设2套9F燃气轮机,配2套余热锅炉和1台蒸汽轮机,组成1套S209FA二拖一联合循环机组。

根据***年***月版的厂区总平面布置图(33-F6311C-Z-01)及****电力设计院***年***月提供的《测量技术报告》,燃机房室内设计地坪标高为80.60m,厂区场地平均设计地坪标高为80.30m;从《测量技术报告》知厂区首级控制网共布设8个控制点(其中一个为临时控制点,未留标石)。

以坐标恢复测量引出的临时控制点P1和首级控制点G2为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

观测完毕后,GPS网外业观测数据由传输软件传入计算机,然后由GPS随机平差软件完成基线解算、无约束网平差、约束网平差,平差后网内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4mm,满足工程需要。

本期坐标系统为电厂恢复建筑坐标系统。

2 编制依据
3作业程序、方法
3.1施工方案
在开工前,收集厂区坐标首级控制网和水准网成果,在使用前进行实地检测;按照施工需要,依据***年***月版的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布置建(构)筑物的施工控制桩,对相应的建(构)筑物应布设控制桩,以便对该建(构)筑物的定位及高程控制。

精确测定控制桩的位置,进行施工放样、检查验收和沉降观测工作。

对测设的控制桩必须定期与首级控制网点进行复核检测,以保证控制桩点位的准确性。

3.1.1现有资料
***设计院***年***月版提供的《测量技术报告》,其坐标、高程值如下表:
3.1.2成果点的布设
如下图:
3.2施工工艺流程
控制桩选点→草测控制点桩位→控制点制作→安装点标记→精测点位→施工放线→检查验收→精密水准测量→施工高程测量→检查验收→沉降观测
3.3施工方法及要求
3.3.1厂区控制网加密
由于厂区内布设的7个首级控制点中,G1控制点正好位于500kV屋外配电装置构筑物中央,为了便于使用和永久性保护,将G1点引测至构筑物西侧道路边。

但为了保证各点位之间的通视,在500kV屋外配电装置东侧加密测设控制点,以便测量工作的需要。

3.3.1.1测设准备工作
1)依据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和便于使用保存的原则,确定控制桩的位置和坐标;
2)选靠近主厂房、且相距稍远的两个方格网点作为控制点,在一点上安置仪器,另一点作后视方向;
3)全站仪安置在方格网点上后,先检测方格网点间的距离和角度,比较其实测值与理论值;
4)全站仪不加投影改正,需要加温度和气压改正;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别较大时,要检查仪器的光学对中和棱镜对中三脚架的垂直度。

3.3.1.2草测桩位、控制点桩基施工
1)用全站仪放出控制桩,打上木桩。

2)为确保桩位的准确,打桩前每个木桩用工程线引出四个小木桩,待做好点后再恢复原点;
3)控制桩保护框的尺寸详见附录1。

3.3.1.3精确测定控制桩位置
1)在选定的基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对中整平,后视作为基准方向的另一方格网点,依次放出控制桩;
2)在四个角上分别安置仪器,检测四条边、对角线和四个直角,经调整合格后,确定点位;
3)在对角线上的两点安置仪器,按上述方法,放出所有控制桩的位置,并100%检测后,确定点位。

3 .3.1.4编制控制桩成果表
其它建(构)筑物的控制桩测设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3.3.2厂区精密水准测量
拟使用DSZ2型水准、FS1型测微器仪配合铟钢尺,通常按二等水准的要求施测,观测前要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验校正。

3.3.3施工放线和高程测量
3.3.3.1 建(构)筑物的轴线控制桩做好后,可用经纬仪直接放基础垫层线、螺栓线和安装线,用全站仪或钢卷尺来检查;当垂直角较大时,经纬仪要正倒镜观测取其平均值。

3.3.3.2 给定的施工高程点,必须用另一已知点或两次仪器高来检查;用钢卷尺传递高程时,钢卷尺要配拉力计在已知边上比长。

3.3.3.3拟使用激光垂准仪或电子经纬仪配弯管镜传递烟囱和冷却塔的中心位置时,每次沿90°方向测定四次,取其平均值。

3.3.3.4以上所有的测量工作均需同时得到检核方可算完成。

3.3.3.5及时、准确填报施工测量记录。

3.3.4沉降观测
3.3.
4.1沉降观测测量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3)沉降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建筑物)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部位。

3.3.
4.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施测。

3.3.
4.3 在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施工完毕后开始观测;
2)建(构)筑物每增加1~2层应观测一次;
3)烟囱等构筑物每升高15m~20m观测一次;
4)中途停工,在停工之日,复工之时,均应进行观测;
5)从建成到移交生产,每月至少观测一次;
6)施工期间总观测次数不应少于6次。

3.3.
4.4 详细、真实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若发现不均匀沉降或突然沉降量较大的情况,应及
时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汇报。

4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预防
4.1质量目标
控制点的实测精度和放线精度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4.2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
4.2.1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5作业环境条件
6.1控制桩保护框制作图
说明:1.控制桩保护框采用角钢(脚手管)焊接加工制作而成。

2. 尺寸1200×1200×800mm。

3. 制作好后涂刷间距200mm红白油漆以做警示。

6.2控制点标石
厂区首级控制点均见现场灌制水泥标识,水泥标石深度为0.8m。

相关主题